過去的2011年里,氯化銨也算是風光無限了,去年的同期價格還在700附近徘徊,而下半年卻一路飆升,最高價位觸及1250元/噸,今年是否能重演去年大好局勢,我們可以從最近市場走勢中窺得一二。
海關數據顯示:2012年1月,中國氯化銨出口總量7.1萬噸,出口金額1361.4萬美元。去年同期出口4.5萬噸,同比上漲57.78%,環比下跌4%,出口月均價192美元/噸。而三月初國內氯化銨價格的持續上漲,影響其價格波動因素較多,短期上漲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1、去年在二元肥出口的帶動下,氯化銨貨緊價揚,為高價位打下基礎。除國內需求外,也直接或間接出口相當一部分氯化銨,供需趨于平衡,庫存略顯不足。
2、今年春節較往年提前,春耕備肥開始較早,下游需求提升,廠家備貨大多不足,受尿素高價影響,氯化銨年初低價位高性價比顯現。
3、年初純堿行情低迷,企業徘徊成本線;部分企業停產檢修,開工率明顯下滑,據本網統計,受西南地區原料短期以及部分廠家純堿生產線減產因素影響,目前國內農業氯化銨日產量仍不足3萬噸,大部分地區供貨緊張,市場需求在即將到來的二元肥出口拉動下,原料需求爆發出來,價格也水漲船高。
從長遠角度來看,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
首先,原料成本方面,近兩年原料價格不斷上漲是氯化銨價格上漲的源動力,而天然氣短缺,電力成本增加,煤炭資源緊缺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其次,市場方面,氯化銨價格上漲主要是由復合肥市場和尿素市場帶動的,近期,國內復合肥市場需求量較大,而且出口量也在不斷增加,這使得我國氯化銨的需求量大增。據相關資料顯示,最近由于國際市場的磷酸二銨價格較高,大部分化肥進口國家在減少磷酸二銨進口量的同時,增加了我國氮磷二元肥的進口,這使得我國的氮磷二元肥出口量大增。而氯化銨是生產氮磷二元肥的原料之一,因此,隨著氮磷二元肥出口量的增加,國內氯化銨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上升。而且,現在農民種植玉米更傾向于高氮復合肥,國內市場對高氮復合肥的需求量較大,作為復合肥原料的氯化銨,其需求量也會增加。
另外,從供需面看,近十余年,中國耕地面積持續下降,目前中國耕地面積的萎縮已接近18億畝的警戒線。耕地的減少肯定會造成化肥需求量的相對降低,在耕地面積連年下降的背景下,合理施肥對農產品產量的增長起到了重要的基礎作用。而復合肥相對于單質肥,肥效好,流失少、利用率高,雖然價格高于單質肥,但化肥利用率提高后,平均化肥支出費用反倒會降低,所以近幾年,復合肥產能快速擴張。作為復合肥的上游產品,氯化銨除少量可在水田直接施用外,主要依賴于復合肥的消費情況,從2011年整體形勢預測看,未來復合肥開工率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對氯化銨的需求仍有增長空間,在尿素價格不斷攀高的同時,價格偏低的氯化銨會擠壓現有尿素市場份額。
近幾年,氯化銨在我國氮肥產量中的比重不斷提高,總產量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04年510萬噸,2005年603萬噸,2006年624萬噸,2007年725萬噸,2008年860萬噸,2009年937萬噸,但是前年由于天然氣供應緊張及節能減排限電影響,西南及華東、華中地區的聯堿裝置都出現過過低負荷運行的情況,使得2010年農業氯化銨總產量略有減少,約為915萬噸。而2011年氯化銨產量較2010年增加200多萬噸,約1174萬噸。
我們知道化肥的需求完全是依賴于農業的使用情況,但是近幾年,氣候異常惡劣,這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加之全球經濟持續升溫,由于可變因素過多,未來影響氯化銨行情走勢已不能單純從供需方面考慮,2012年氯化銨市場依然變化莫測:供需情況,新增擴建項目陸續投產,未來氯化銨的產能過剩壓力凸顯;氣候因素,天氣變化對化肥需求使用影響較大;宏觀面,全球通貨膨脹,由于近幾年天氣異常導致種植環境惡化,農產品歉收造成的物價上漲,目前化肥成本占整個農產品生產成本比比重較大,糧食和蔬菜生產成本中,化肥的成本分別占到21%和18%,僅低于人工成本,對農產品的價格有直接影響。市場心態,經歷了2008年的經濟危機,市場人士的風險意識愈加強烈,未來這種謹慎的采購心態仍會影響氯化銨的市場走勢。
綜上所述,未來氯化銨市場仍有擴容可能,從長期來看,氯化銨會保持一個穩定上漲的趨勢。并且目前市場需求依然旺盛,短期內仍有上漲動力,而近期的氯化銨價格已接近去年最高價,相比尿素價格而言,上漲過于迅猛。從目前性價比來看,以達到短期理想價位,后期上漲空間有限,隨著市場前期檢修廠家陸續恢復生產,市場會很快達到供需平衡,價格也會逐步回落,后期應保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