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但是農業生產中有個問題令人非常糾結。一方面,為了穩產高產、保障糧食安全,農業生產時需要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另一方面,這些農資在使用過程中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增加生產成本。因此,人們對農藥、化肥等農化產品,通常是毀譽參半。如何在兩難選擇中尋求一個折衷方案,以最小的農資投入和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農產品收益,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顯然,江蘇減量使用化肥、農藥,在保證農業豐收和農作物品質的同時,又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減少環境污染。這種有益探索,值得各地借鑒。
為了促進化肥、農藥在更大范圍的減量使用,筆者以為,農業主管部門、農技機構以及農資生產企業,應當共同努力而為之。須知,當今我國農業整體種植水平較低,以家庭為主體的生產模式占據很高比例,與現代農業所要求的科學施肥用藥差距還相當大。在國內廣大農村地區,缺乏定量的盲目施肥比比皆是,缺乏科學根據的混肥使用隨處可見,大把拋撒已成為約定俗成的施肥做法。顯然,這種粗放的施肥用藥方式,不僅讓廣大農戶支出增加,更污染了環境。
這種不科學的施肥方法對農田的破壞也是嚴重的。據中國農科院的調查顯示,我國已有17個省(區市)氮肥平均施用量超過國際公認的上限225千克/公頃;在800多個調查點中,有50%的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因過量使用氮肥而超標。
據悉,在蔬菜基地山東壽光,因用無機肥過多,許多地塊已成為“死地”,農戶被迫“移棚”。同時,違規使用農藥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此釀成食品安全事故不斷,如前年海南“毒豇豆”事件公眾仍記憶猶新。違規農藥由于長期有市場,而且獲利豐富,所以一些農藥企業還在違法生產銷售國家早已禁用的農藥,如甲胺磷等高毒有機磷農藥。而這些含磷劇毒農藥效果好,有些農戶被低價農藥所吸引,明知禁用而出于利益考慮故意使用,加上有相當數量是在不知情下使用的,從而對環境造成極大影響。
因此,為了有效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有關部門應當廣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引導農戶科學定量施肥,氮磷鉀肥并重;而農資企業應生產一些價廉物美有機肥等,增加農戶的選擇余地。同時,要輔以政策措施,擴大高效環保現代農藥的替代使用量;執法機關還要加大力度整肅農藥生產、流通環節,杜絕違規農藥進入農業生產領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化肥農藥的科學減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