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植保資訊 > 正文

2012年江蘇省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蟲發生趨勢及防治意見


農資網 2012年7月27日 10:27 來源:江蘇省植保總站
  7月20日,我站在南京召開全省秋熟作物生長中后期主要病蟲發生趨勢會商會。根據會商結果,預計水稻中后期“三病三蟲”(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螟蟲)總體將偏重至大發生,重于去年。控制水稻病蟲害危害是奪取全年水稻豐收的關鍵措施之一,各地務必加強監測預報,科學制訂防治對策,狠抓各項措施落實,確保控制病蟲危害。
    一、趨勢分析
    預計,全省水稻中后期病蟲總體呈偏重至大發生態勢,其中,紋枯病偏重至大流行,稻瘟病、稻曲病局部偏重流行,白葉枯病偏輕、局部中等流行,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偏重、局部大發生,大螟在蘇南、沿江及沿海局部中等至偏重發生,二化螟偏輕、局部偏重,三化螟輕發生,黑尾葉蟬在局部地區上升趨勢明顯。
    (一)預報結果
    1、紋枯病。全省大部偏重至大流行,里下河、丘陵及淮北局部大流行,發生程度重于去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入發病盛期。
    2、稻瘟病。穗頸瘟在丘陵、江淮及淮北局部偏重流行,其它地區偏輕流行。
    3、稻曲病。蘇南、沿江、丘陵及淮北雜交稻區與粗稈大穗型品種種植面積較大地區中等至偏重流行。
    4、白葉枯病。輕發生,沿海北部、沿淮局部中等發生,發生程度重于去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流行盛期。
    5、稻縱卷葉螟。五(3)代中等至偏重發生,蘇南、沿江地區偏重至大發生;六(4)代偏重發生,直播稻重于常規移栽稻、晚熟品種重于早中熟品種,大多地區發生程度重于上年。7月下旬自南向北將陸續進入本地蟲源羽化峰,峰期持續至8月上旬,如果期間出現外來補充遷入,與本地蟲源疊加,發生程度將加重;7月底至8月上旬將進入五(3)代卵孵化高峰。
    6、褐飛虱。五(2)代淮南大部分地區偏輕發生,蘇南、沿江及里下河局部中等偏重發生;六(3)代在淮南偏重發生,如果有補充遷入,后期發生程度將加重。
    7、白背飛虱。五(2)代偏重發生,蘇南、沿江、里下河、丘陵及淮北局部偏重至大發生,發生程度重于上年。
    8、大螟。三代在蘇南、沿江及沿海局部中等至偏重發生,其它地區偏輕,卵孵主高峰大多在8月中下旬。
    9、二化螟。二代在沿江、丘陵山區及淮北北部中等發生,丘陵局部地區偏重發生,其它地區大多為輕發生。發育進度不整齊,卵孵高峰期南部在8月上旬,北部略遲,在8月中旬,發育進度與常年相近略早。
    10、其它病蟲。三代三化螟輕發生;黑尾葉蟬在蘇南、沿江、里下河及沿海局部地區上升趨勢明顯。
    (二)預報依據
    1、病蟲發生基數
    (1)紋枯病。7月上旬始見病株,始見期大多較常年早5天左右。7月16日前后普查,里下河、丘陵及淮北病穴率5-10%,高的田塊達20-60%;病株率1-2%,高的5-15%,明顯重于去年同期。田塊之間差異較大,早栽田重于正常移栽田,移栽田重于直播田,長勢好的田塊發病較重。
    (2)稻瘟病、稻曲病。受降水偏多、品種感病等因素影響,苗瘟與葉瘟發生較普遍。高淳7月中旬普查,病穴率8.6%,病株率0.78%,病葉率0.13%,列2005年來第5位;海安7月初普查,病田率8%,平均病株率1.84%,最高30%,病葉率0.91%,最高14.67%,7月中旬系統田病株率、病葉率和病指分別為23%、11.33%和5.67,分別比5日前上升9.52、9.68和12.72個百分點;淮北北部7月中旬普查,平均病穴率2%,病株率0.05-0.3%,病葉率0.1%左右。苗瘟、葉瘟發生普遍,為穗頸瘟的流行提供大量的菌源。去年蘇南、沿江、丘陵及淮北稻曲病發病普遍,田間菌源充足。
    (3)白葉枯病。去年沿海北部、沿淮、淮北都有發生,田間菌源充足。今年淮北7月上旬受到強降水天氣影響,利于病菌侵染。
    (4)稻縱卷葉螟。7月10日前后沿太湖及里下河局部蛾量突增,畝蛾量200-2000頭。7月中旬調查,地區、田塊間蟲情差異大,蘇南、沿江系統田及大田百穴蟲卵量大多在60頭∙粒以內,金壇、高淳、浦口120-350頭∙粒,發生程度重于2010、2011年。
    (5)褐飛虱。遷入早,6月底蘇南、沿江局部田間查見長翅成蟲,始見期早于去年及常年,與大發生的2006、2007年相近。局部地區遷入量大,田間蟲量高。至7月16日止,單燈累計遷入蟲量,大部分地區在10-50頭,高于2009-2011年,蘇南局部近150頭,為近五年最高。蘇南、沿江7月中旬系統田百穴蟲量0.7-4頭,局部超過5頭,高于2009-2011年同期;大田普查,蘇南、沿江及里下河局部百穴蟲量0.5頭左右,其它地區大多未見蟲。目前田間以長翅成蟲及低齡若蟲為主。
    (6)白背飛虱。至7月16日止,全省單燈累計誘蟲200-1500頭,高的6000-22000頭,是去年同期的5-20倍,沿江、丘陵、里下河及淮北局部列2005年來第1位,其它地區列第3-5位。7月中旬調查,系統田百穴蟲量100-400頭,蘇南、丘陵及淮北局部900-1300頭,百穴卵量700-2500粒,寶應、海安、射陽等地4500-7000粒;大田普查,百穴蟲量50-250頭,蘇南、丘陵局部500-1000頭,百穴卵量500-3000粒。蟲卵量列2005年以來第1-3位,目前田間以若蟲為主。
    (7)大螟。目前蘇南二代大螟田間枯心率0.01-0.2%,沿江、丘陵及沿海局部1-2%,7月下旬二代轉株為害定局后,枯心率將上升;7月中旬初步剝查二代殘蟲量,畝蟲量10-40頭,沿江高的田塊達1800頭,高于去年,大多列2001年以來第2-4位,如靖江稻田畝殘蟲132頭,列2001年來第2位;此外,田外玉米、茭白、蒲等寄主仍有一定的蟲源。二代單燈累計誘蟲20-200頭,列2001年來第3-5位,如高淳截止7月17日燈下累計誘蛾55頭,比去年同期高11頭,列2005年來第1位;蘇州市截止7月15日單燈累計誘蟲524.4頭,列2002年來第5位。
    (8)二化螟。沿江、丘陵及淮北一代畝殘留蟲量30-200頭,高于去年,列2001年以來第8-10位,丘陵及淮北部分地區畝殘蟲量150-650頭,列2001年以來第6-7位;一代螟害株率大多小于0.2%,丘陵山區及淮北部分早播及防治不及時田塊螟害株率0.4-2%。7月初以來單燈累計誘蛾量5-50頭,高于去年,列2001年以來第3-7位。
    (9)其它病蟲。二代三化螟田間為害大多地區未查見。黑尾葉蟬始見期早,蘇州秧田期即查見,明顯早于前幾年;蟲量高,截止7月16日興化單燈累計誘蟲160頭,高于去年同期,明顯高于常年;7月中旬普查,直播稻畝蟲量1.2(0-4.8)萬頭,機插稻百穴蟲量10(0-60)頭。
    2、品種布局與苗情
    一是感病品種面積大。蘇北、蘇中種植的抗條紋葉枯病品種大多較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蘇南、沿江、丘陵及淮北雜交稻區及粗稈大穗型品種較感稻曲病。二是在田水稻品種與栽培方式多樣,生育期差異大,破口揚花期拉長,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的發生。當前水稻已進入分蘗盛末期,長勢嫩綠,利于“兩遷”害蟲的產卵與取食;淮南水稻移栽早、田間高峰苗出現早、封行早、郁閉度高,田間濕度大,利于紋枯病早發重發。三是淮北部分地區受干旱影響,水稻移栽期推遲,抽穗揚花期遇低溫天氣的概率大,利于稻曲病、稻瘟病的流行,利于“兩遷”害蟲滯留危害。
    3、氣候因素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報,盛夏(7月至8月)江淮北部氣溫正常略偏高,降水偏多,有利于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及白葉枯病等病害的發生危害。預計登陸臺風較常年偏多,利于沿海地區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及多種真菌病害的擴展流行,也利于“兩遷”害蟲的補充遷入和滯留危害。
    二、防治意見
    針對今年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蟲發生的嚴峻態勢,各地要加大監測預報、分析會商、技術指導和專業化防治力度,科學打好中后期重大病蟲防治總體戰,確保水稻病蟲危害總的損失控制在3%以內。
    一要加大監測預報力度。嚴格按照測報規范開展調查,擴大調查面,加大監測調查的力度和頻度。對“兩遷”害蟲,要做到燈誘調查與田間調查相結合、系統調查與普查相結合、查蟲與查卵相結合,準確、全面掌握發生動態。對其它病蟲,做好系統調查及大田普查工作。
    二要加大分析會商力度。今年水稻中后期病蟲情復雜,要結合病蟲情、苗情、氣候等因素,定期組織開展會商,及時制訂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科學打好病蟲防治總體戰。要堅持科學防治策略,對紋枯病堅持“早治狠治”,對稻瘟病、稻曲病采取“主動預防”,對稻縱卷葉螟堅持“治早治小”,對稻飛虱堅持“治上壓下”的策略。重點打好3次防治總體戰。第一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兩遷”害蟲、紋枯病為主,兼治螟蟲、白葉枯病;第二次在8月中旬,主攻五(3)代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飛虱、螟蟲等;第三次在水稻破口抽穗期,主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兩遷”害蟲等。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重發區需單獨開展防治。水稻齊穗后,仍需根據紋枯病及“兩遷”害蟲發生情況,開展針對性防治,確保控制危害。
    三要加大技術指導力度。水稻中后期病蟲發生和危害的關鍵時期,要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加大分類指導力度。要加大水稻綜防示范區建設力度和水稻重大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力度,示范區內做到“領導掛帥、技術掛牌、人員掛鉤”,示范帶動農民推廣新藥種、新技術。要大力推廣高效低毒農藥,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及菊酯類等農藥,做到科學用藥、輪換用藥。糧桑混栽區要協調好用藥與養蠶之間的矛盾,蠶區應注意保護蠶桑安全。水稻最后一次用藥應注意把握安全間隔期,收獲前一個月內,慎用有機磷類農藥,防止農藥殘留超標。
    四要加大專業化統防統治力度。要積極組織和指導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為群眾開展水稻中后期病蟲統防統治,提高防效,力爭水稻重大病蟲專業化防治覆蓋率在50%以上,水稻高產增效創建示范片全覆蓋。
( 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