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jia)肥
8月22日,歷經了19年的漫長談判,俄羅斯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了第156個成員。并于第二日起,開始兌現世貿組織協議承諾;其中,俄羅斯工業品和農產品(pin)市場準入、金融、保險、銀行等服務領域將陸續向外開放,入世后超過1/3的商品要下調進出口關稅,平均關稅水平將從現在的9.5%逐漸降低到2015年的 6%。據卓創資訊了解到,鐵礦石、煤炭、化肥等相關產品仍將繼續保持較低水平或者不征收出口關稅。也就是說,俄羅斯入世前后,我國在進口化肥方面,仍將享受穩定的關稅政策。2011年,我國從俄羅斯進口鉀肥總量達到230多萬噸,約占進口總量的36%。2012年,一季度開始,邊貿鉀肥整體過貨量大幅攀升,并創歷年同期最高值。前三個月,滿洲里、綏芬河口岸進口鉀肥量達到60萬噸左右。進入二季度,鉀肥進口力度依據不減,其中綏芬河口岸進口量同比增長了 5.1倍。截至上半年,我國邊境口岸共計進口鉀肥數量達到120萬噸,由于進口成本略低于海運合同價格,在國內市場憑借其價格優勢,不斷對國產、港口鉀肥形成巨大沖擊。同時,企業生產成本的下降,將會帶來化肥產品價格的下調,使其老百姓種地成本支出降低,且在當前國際糧食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農民增收效益將會明顯提高。目前,俄羅斯成功入世,貿易和投資環境將會得到較大改善,這勢必將會擴大中俄雙邊貿易規模。加上近幾年,在中國與鄰國展開的經濟貿易合作中,使用人民幣直接結算大大降低了匯率風險,提高資金的周轉和使用效率,此舉備受國內、外企業的歡迎。同時,對于人民幣“走出去”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是否能通過邊境口岸大幅提升鉀肥進口數量,來削落外商在大單談判桌上的實力,進一步起到瓦解國際鉀肥壟斷格局,是我們今后幾年仍需努力且必須攻克的難題。另外,在我國制定的鉀鹽“1:1:1”發展戰略當中,提升國產鉀肥產量、降低進口貨源的比例,現已陸續進入正軌。然而,海外尋鉀建廠項目卻進展十分緩慢,國內企業“走出去、拿回來”計劃,還需要國家大力鼓勵與扶持。據卓創資訊了解到,目前,我國在加拿大、老撾等地已經取得成功的開礦、建廠經驗,而俄羅斯鉀礦資源十分豐富,產量約占全球總量的40%以上;是否能借助俄羅斯入世之風,且在優化中俄貿易關系的背景下,針對礦產資源的開發方面等夠取得一定的合作關系,為國內企業“走出去”鋪平道路。中國,是俄羅斯主要的貿易伙伴國。2011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歷史新高835億美元;而據悉,俄羅斯政府制定的目標是在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2020年達到20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金磚五國的同屬國家,如何在貿易合作過程中各取所需,并借助能源合作相關模式與經驗,為我國走進俄羅斯鉀礦資源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