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近年來,綠色農藥技術及產業化成果層出不窮,國家也加大了對綠色農藥的支持力度,但以生物農藥為代表的綠色農藥推廣難的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加劇,病蟲害的種類和發生的頻次都有增加的趨勢,而國內多年來形成的農業病蟲害防治片面依賴化學農藥的局面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隨著害蟲抗藥性的增加,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逐年攀升,病蟲害防治的成本越來越高,農業生態污染和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問題突出。
生物農藥是世界公認的環境友好型藥劑,但由于使用生物農藥的成本是普通化學農藥的2~4倍,且防治效果較慢、防治對象單一、藥劑貯存條件苛刻,不太容易為市場接受。加之生物農藥一般為水劑,受陽光或微生物的作用后容易分解致使活性下降,穩定性較差,用藥技術條件要求高,這些都制約著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
為加快推廣生物農藥,除加大農資市場執法檢查力度,禁止農藥生產和經銷單位經營高毒、高殘留農藥外,國家還可以結合農資補貼或對小麥、水稻等作物在遭受重大病蟲害時進行直補,而藥劑優先選擇生物農藥劑型。此外,在病蟲害發生的關鍵時期可以對農戶直接補貼發放生物農藥藥劑進行防治,重點對高產創建示范區、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病蟲害統一防治示范區和種植大戶進行綜合補貼,這樣就能大大加快生物農藥的推廣進程。
筆者認為,當務之急則是要加快建立有機和綠色農產品優質優價機制。政府監管部門要把好農產品市場準入關,嚴格監管化學農藥超標蔬菜的銷售。同時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倡導有機和綠色農產品優質優價理念,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
由于農作物病蟲發生種類多,發生為害時點不一致,多數農民不能準確識別所種農作物發生病蟲害的種類,加之所選藥劑、施藥方式的差異,特別是在重大病蟲害突發及多種病蟲害齊發的情況下,農民盲目用藥現象嚴重。針對這一情況,國家應以統防統治為契機,在選購和推廣應用生物農藥上持續發力。
相關報道見8月23日《中國化工報》2版《中科院多項生物農藥技術產業化》。(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