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化肥市(shi)場基本結(jie)束,盤點各個企業(ye)(ye)一年(nian)的收成,我們發現今年(nian)有(you)一種突出的現象值得關注(zhu):行(xing)(xing)業(ye)(ye)內一些(xie)大型企業(ye)(ye)在今年(nian)行(xing)(xing)情極其低落的情況下(xia)仍然實(shi)現了(le)10% 左右的銷(xiao)量增長。有(you)人據此認定,化(hua)肥產業(ye)(ye)的規模(mo)優勢將(jiang)日(ri)益明顯,行(xing)(xing)業(ye)(ye)將(jiang)逐漸結(jie)束群雄逐鹿的混戰期,中小企業(ye)(ye)必須盡快(kuai)考(kao)慮轉型或退出。
甲方 生存空間不斷縮小
未來規模較大、技術先進并且擁有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的企業將毫無疑問在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將會進一步壓縮,對于這些企業而言,他們有必要盡早謀求轉型或選擇退出。
無論是從氮肥、磷肥還是復混肥行業看,這三大領域都已經呈現越來越明顯的集中化趨勢。特別是復混肥行業,這是一個傳統上競爭最激烈的領域,大中小企業眾多,但最近兩三年受產能過剩和技術創新加速的影響,大型企業在市場份額和產品升級上都發揮出越來越強大的領先優勢。
影響中小企業生存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化肥是資源型產業,目前實力強的企業對資源的掌控力度越來越大,資源的集中度越來越高;二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升級,肥料的品牌效應開始顯現,而中小企業的地域性特點決定了其品牌化之路艱難;三是新一輪產業升級主要依靠技術推動,傳統的大型企業憑借資金和人才優勢,在這方面將對中小企業形成明顯的壓力。
因此,未來中(zhong)小企業(ye)(ye)(ye)的發展之路不外(wai)乎兩點:一(yi)是可以考慮采取收購重組的方式(shi),通過(guo)資(zi)本資(zi)源的紐帶與大企業(ye)(ye)(ye)集團(tuan)實現整(zheng)合;二是逐步從本行業(ye)(ye)(ye)退出(chu),轉向新的領域(yu)。
乙方 市場總有機會
在市場經濟下,大中小企業之間不是相互排斥的關系,而是相互補充、有機競爭的關系。雖然大企業將來可能會擁有更大的市場空間,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小企業就沒有前途了。
一是中小企業擁有地域上的優勢,這一點是那些全國布局的化肥企業難以比擬的。化肥作為大宗商品,對運輸成本較為敏感,特別是在行業利潤走低的背景下,區域性中小企業在價格上擁有相當的競爭力。從這個角度而言,未來中小企業成為大企業在區域市場的貼牌加工基地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二是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種植結構和土壤、氣候狀況迥異,中小企業由于地緣上的優勢,在產品配方調整和農化服務上都具備相當的便捷性,這也是大企業不可比擬的。
三是(shi)中(zhong)小(xiao)企業多屬(shu)民營經(jing)(jing)濟,在(zai)經(jing)(jing)營策略上與大(da)企業差(cha)異(yi)很(hen)大(da),最突出(chu)的一(yi)點是(shi)中(zhong)小(xiao)企業以利潤最大(da)化為目標(biao),產品賺錢就(jiu)生產,如果虧損(sun)可立即停產,而(er)規模大(da)的企業考慮到(dao)職工隊(dui)伍(wu)穩定(ding)或(huo)社會責任很(hen)難(nan)做(zuo)到(dao)這一(yi)點。因(yin)此,中(zhong)小(xiao)企業在(zai)經(jing)(jing)營上的靈(ling)活性同(tong)樣是(shi)其不容忽視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