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1月21日,在中國化工報社2012年度總結暨表彰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通報了2013年行業的重點工作,涉及化解產能過剩、提升經濟效益、實施創新驅動、強化安全環保等幾個方面。對于產能過剩,他提出要將化解國內氮、磷肥產能過剩作為重中之重,且提出“堅持化肥、走出化肥”的整體思路。很明顯,化肥行業破解產能過剩已駛入了快車道。
據了解,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是今年的重要任務,近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出這樣的聲音: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把化解產能過剩作為促進產業調整升級的契機,推進兼并重組、淘汰落后。而就在上月召開的“第四屆農資發展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對參會的農資企業代表說,過剩的氮、磷肥產業未來要做到消化一批、轉移一批、兼并一批、淘汰一批。
李壽生表示,面對當前氮、磷肥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企業要“堅持化肥,走出化肥”,即在滿足農用必需品——氮肥磷肥供應為第一要務的基礎上,企業要向著差異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實現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李壽生在講話中指出,當前化工行業的產能過剩非常突出,以氮肥和磷肥為例,2012年合成氨產能達到 6730萬噸,尿素產能(實物量)達到7130萬噸,尿素產能過剩1800多萬噸。2012年磷肥產能(折純)達到2360萬噸,過剩達1000萬噸。
面對產能過剩的氮、磷肥產業,中國磷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武希彥表示,未來的磷肥產業須進一步實現重點企業資源優化配置,鼓勵兼并重組,扶持大型企業(集團)發展,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劉淑蘭認為,中國氮肥產業中大企業和大企業集團已經成為行業的骨干力量,成為引領行業實現氮肥強國夢的主力軍。面對氮肥行業“不該上的項目仍不斷在上、該退出的企業退出不了”的現象,李壽生表示,應該尋找出合理的退出機制,讓一些企業“安樂死”。
據悉,由工信部發布的《合成氨行業準入條件》也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件大大提高了合成氨行業準入門檻,將有助于制止合成氨行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業內人士表示,中央的高度重視、行業主管部門的一系列舉措,意味著破解氮、磷肥產能過剩已到了迫在眉睫的重要時刻,行業結構調整已駛入了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