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草甘膦
廣西化工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廣西化學試驗所,是一家具有50多年歷史的省級化工產學研一體化單位,國有高新技術企業,廣西優秀科技型企業,擁有大批優秀的中高級職稱科研人員和博士生、碩士生,以及獲國務院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的優秀專家。該院創新出品的新型復配草甘膦——“三晶牌”滴酸·草甘膦2012年創下單品年銷售超2億元佳績!能有這樣的驕人成績,與廣西化工研究院一直以來對草甘膦的研發投入和開拓創新是分不開的。
國內草(cao)甘膦(lin)研究元老
廣西化工研究院是國內第一批進行草甘膦研發的科研單位之一,同時也是國內最早擁有草甘膦生產資質的企業。
孫果宋,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廣西優秀專家、全國星火計劃先進個人,全國化工科技優秀工作者,現任廣西化工研究院院長。孫院長告訴記者,廣西化工研究院對草甘膦的研發始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采用氯乙酸法合成草甘膦工藝,1976年完成中試,1980年項目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1985年獲農業部頒發的農藥登記證,成為國內第一家取得10%水劑草甘膦農藥登記證的廠家。可以說,在中國草甘膦研發歷史上,廣西化工研究院占了很重要的一席,是中國草甘膦行業的元老。
成功研發出產品之后,廣西化工研究院不放松對產品理念、配方、技術、合成工藝、工程設計的持續創新和開發,因此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廣西化工研究院取得的多項豐碩成果包括:在業內率先采用國內領先的電解法氧化雙甘膦制草甘膦、氫氰酸路線合成亞氨基二乙腈和亞氨基二乙酸制雙甘膦再氧化雙甘膦制草甘膦的IDA路線生產草甘膦,實現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活性炭催化空氣氧化雙甘膦制備草甘膦的方法”發明專利,榮獲“第一屆廣西發明創造成果金獎”。“三晶牌”草甘膦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保護產品,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廣西優質產品”、“廣西名牌產品”、“廣西著名商標”,現有草甘膦系列產品包括32%滴酸·草甘膦水劑、30%草甘膦水劑、41%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各規格草甘膦粉劑等。
復配草甘膦開發先驅(qu)
廣西化工研究院很早就發現了草甘膦單劑在使用上的局限性,如對闊葉雜草的防治效果不理想、雜草的抗藥性逐年增強、低溫條件下使用效果不佳等,于是自2001年開始立項研究復配型草甘膦。其獨創產品10.8%滴酸·草甘膦2004年獲農藥登記證,是國內首家成功研發并最早獲得生產批文的復配型草甘膦。廣西化工研究院利用草甘膦和滴酸的優勢互補性進行科學復配,增加了作用靶位標點,擴大殺草譜,延長施藥適期,提高除草效果,延緩雜草抗性的產生。相比于草甘膦單劑,復配草甘膦有著藥效互補、價格合理、作用力強、低毒低殘留等優勢,且對南方一些惡性雜草有特效。滴酸·草甘膦上市后銷量呈幾何倍數增長,2012年其單品年銷售超2億元,備受關注。
2011年12月31日,國家停止銷售10%草甘膦。作為少數獲得批準的低含量復配水劑之一,廣西化工研究院的10.8%滴酸·草甘膦水劑曾獲廣大經銷商爭搶代理,而研究院卻迅速將轉向32%滴酸·草甘膦的產品宣傳推廣上。孫院長表示,研究院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促進升級換代,正著力加大力度推廣高濃度草甘膦。
廣西化工研究院新推出的32%滴酸·草甘膦在多地應用試驗表現出顯著優勢,殺草譜更廣,效果更顯著,能有效克服草甘膦的抗性難題,使用更方便,更安全環保,符合低碳綠色農業發展要求,為我國經濟作物除草提供一個更好選擇。如今該品已在果園、茶園、苗圃、橡膠、劍麻、森林及非機耕旱地大面積推廣使用,廣受歡迎。孫院長表示,因32%滴酸·草甘膦的濃度高,承續10.8%滴酸·草甘膦的功能和效果以及運輸成本優勢明顯等特點,目前正在全國各地推廣。接下來,廣西化工研究院將依托廣西地理優勢,向東南亞國家除草市場發展,以彰顯中國草甘膦研發技術的先進性。
從國內第一批研發草甘膦,到首例成功研發復配草甘膦,再到最近放棄利潤豐厚的10.8%滴酸·草甘膦,轉戰32%滴酸·草甘膦市場,每一個決定、每一次戰略轉移都顯示了廣西化工研究院作為一個草甘膦行業龍頭企業的前瞻性。目前,廣西化工研究院正在加大體制機制、產品、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系列改革,打造成為股份制公司并力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