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肥
國內鉀肥市場總體保持平穩,局部地區報價有50元左右的小幅下滑,成交依舊冷清。多數企業和貿易商報價平穩,青海鹽湖新的結算價格尚未出臺。
據鹽湖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2013年上半年鹽湖股份實現營收41.3億元,業績低于預期。上半年氯化鉀產量總計137.21萬噸,較去年同期 121.12萬噸增長13.28%。上半年氯化鉀銷量155.94萬噸,較去年同期131.22萬噸增長18.84%。在產銷量同增的前提下,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氯化鉀價格下滑。上半年鹽湖氯化鉀平均銷售價格為2199.33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7.3%。作為國產鉀肥龍頭企業,鹽湖財報反映出今年國內鉀肥市場的低迷。
進入下半年后,在肥料市場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鉀肥市場很難獨善其身。當前季節屬于鉀肥傳統銷售淡季,夏季用肥結束,秋季備肥尚未開始,下游復合肥廠開工率較低,而且秋季用肥以高氮高磷為主,對鉀肥原料需求進一步降低。與此同時,鉀肥供應量仍在持續增加:青海地區正常開工、發運;海運方面,近期南方港口仍有新船抵港,港口成交低迷,港存壓力較大。
國際方面,自Uralkali脫離BPC銷售聯盟的消息傳出后,全球各地鉀肥市場難掩異動。多家鉀肥企業約20%~25%的股票被拋售,預計市值總額蒸發近200億美元。各種類似“鉀肥規則將改變”“鉀肥壟斷市場將結束”的文章充斥互聯網。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市場并沒有那么悲觀,在Uralkali 收購Silvinit之前,前蘇聯鉀肥供應商只有BPC和IPC,現在只不過再次變為兩個鉀肥供應商,盡管會有競爭,但目前來看價格體系還很難崩盤,畢竟利益最大化才是資本家追求的根本。
究其根本,國際市場之所以不穩定,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供大于求。一季度時,各地鉀肥市場價格尚可保持每月小幅提升,進入二季度后,增速放緩,但是尚且持穩。而自下半年開始,先是美國市場價格下滑,接著歐盟市場跟進,在Uralkali脫離BPC消息發布后,上周東南亞和獨聯體到岸價格也開始出現下滑。據國際行業組織數據顯示,未來5年國際鉀肥市場將持續供大于求,2013~2017年,鉀肥需求分別為2900萬噸、2990萬噸、3120萬噸、3230 萬噸和3320萬噸,而鉀肥供應量則分別達4970萬噸、5040萬噸、5450萬噸、5660萬噸和5960萬噸。
Uralkali首席執行官Vladislav Baumgertner近期也表示,8月起公司將滿負荷生產,目的是追求銷量,而不是價格穩定。
總體看,國內鉀肥市場持續低迷,下游接貨意愿較低,市場觀望情緒加重。隨著邊貿和港口到貨量不斷增加,加之國產鉀肥企業正常生產發運鋪貨,短期內市場仍難以走出低谷。
國內鉀肥市場持續低迷,下游接貨意愿較低,市場觀望情緒加重。隨著邊貿和港口到貨量不斷增加,加之國產鉀肥企業正常生產發運鋪貨,短期內市場仍難以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