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機上,輕點幾下鼠標,電磁閥門旋即打開,清冽的水流,沿著微灌滴灌管道流入土壤中,浸潤到作物的根部,隨水注入的還有植物生長急需的肥料、營養素等。
這是現代節水農業青睞的水肥一體化作業模式的一個縮影,而水肥一體化的核心技術——高端水溶肥的研發生產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記者從近日在山東召開的水溶肥發展高峰論壇上了解到,推廣水肥一體化生產模式,發展科技含量高的水溶肥技術,是我國探索實現節水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又一有效途徑。
據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陳清教授介紹,水溶肥優點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水肥一體化,水和肥的利用率高,我國常規肥料利用率在20%—30%,而水溶肥的利用率在70%—80%,使用水溶肥不僅節水,還可減少施肥總量。二是養分含量高,營養全面。普通復合肥總養分在25%以上,而水溶肥總養分在50%以上,水溶肥還會添加微量元素,營養更全面。三是肥效快,可解決高產作物快速生長期的營養需求。
但是,近年來我國水溶肥產業發展迅猛,導致技術創新跟不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青島農業大學李俊良教授指出,目前水溶肥產品更多的是中低價位的沖施肥在主宰市場,農民用肥量大,利用率低。此外,農民施肥方式不合理對水肥一體化發展也造成阻礙,“比如,在沒有安裝灌溉設備的地區,大多數農戶仍采用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施用水溶肥料,導致肥料利用率不增反降”。
據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高祥照介紹,在美國60%的馬鈴薯,25%的玉米,33%的果樹,均施用水溶肥,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已達90%以上。在以色列,水溶肥技術將大片沙漠變成了綠洲,他們以占5%的農業人口,提供了全國95%的食物。“盡管中國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但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日益增加。干旱對我國農業造成重大威脅,‘缺水’比‘缺地’更嚴峻。”高祥照說,去年,我國頒布了《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導意見》,2015年全國水肥一體化推廣總面積將達到8000萬畝以上。“水溶肥等輔助性肥料向大田應用的是一個趨勢,這需要多方合力,加強建設農田基礎設施,優化集成技術,加強水分和養分的綜合管理,全面推進我國水肥一化發展。”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擁有世界最大緩控釋肥生產基地的山東金正大公司,十分重視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研發,早在2012年,該公司就投巨資在臨沭、貴州建設年產總計50萬噸水溶性肥料生產基地,生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水溶肥,今年達產后,將形成國內最大水溶肥生產基地。據悉,未來三年,該公司還將全力打造全球最大水溶肥生產基地。
此稿件為延展閱讀內容,稿件來源為: 人民網。新華網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