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化肥行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最艱難的一年,產能過剩影響加劇,出口市場價格疲軟,企業經營困難。在上述利空因素作用下,2014年化肥市場難以走出困境,或將繼續維持低迷態勢。
產能過剩繼續
2013年有18個合成氨、尿素項目投產,合成氨和尿素總產能分別達到7408萬噸和7948萬噸,我國氮肥產能過剩超過30%。2014年我國尿素產能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將超過8500萬噸。目前,我國磷肥總產能2360萬噸,消費量僅1200萬噸;復合(混)肥料總產能約2億噸,年表觀消費量不足6000萬噸。
內需恐難增長
在化肥產能不斷增長且過剩逐年加劇的情況下,國內化肥需求量在持續數十年增長后,很難再有明顯增長。2000-2010年,我國耕地減少了3700萬畝,耕地面積萎縮減少了化肥需求。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有效耕地還將繼續減少。另一方面,土地撂荒現象嚴重,主產糧區農民因進城務工不斷壓縮種植面積,三季改兩季甚至一季等,也在降低化肥用量。自2005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措施以來,測土面積不斷增加,緩控釋肥、各類增效肥料、專用功能性肥料等新型化肥逐漸被農民認可和接受,都會減少傳統化肥的需求。
出口不容樂觀
前幾年產能嚴重過剩的氮肥、磷肥產業,由于出口拉動有效緩解了國內供求關系。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我國化肥的出口形勢日益嚴峻。為了緩解庫存和資金壓力,企業不惜虧損加大出口力度。2013年一年,我國化肥出口一直表現為增量不增價。2013年1-11月全國出口化肥1721萬噸,同比增長13.8%,但出口金額卻下降9.7%。綜上所述,化肥市場持續十多年的慢牛走勢已經結束,行業將全面進入調整期。雖然化肥價格可能有所反復,但市場總體低迷,行業利潤率將整體下降,市場競爭將趨于白熱化。那些不具備資源與資金優勢的弱勢企業,將再一次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