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化肥市場 > 正文

四面楚歌,氣頭化肥何去何從?


農資網 2014年5月16日 10:56 來源:中國化工報
關鍵詞:化肥

近日,我國氣頭化肥主產區——西南地區的幾家大型氣頭化肥企業相繼發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從預告中我們感到,西南地區氣頭化肥產業正遭遇四面楚歌,發展命懸一線,急需找到突圍之路。而西南企業的生存境況,正是全國氣頭化肥產業的一個縮影。 楚歌四起

西南地區大型氣頭化肥企業有云天化、赤天化、瀘天化、四川天華、川化股份、四川美豐、建峰化工以及外資企業玖源化工。今年一季度,這些氣頭化肥企業的經營業績全部報憂,絕大部分企業甚至虧損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原材料天然氣供應不足且價格上漲;同時,化肥市場需求低迷,尿素價格大幅下滑。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氣荒”現象日趨嚴重。特別是自去年9月大氣治理“國十條”發布后,各地紛紛開展燃煤鍋爐、燃煤電廠的“煤改氣”工程,使“氣荒”現象達到歷年之最。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信息顯示,2013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為121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9.8%;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692億立方米,增長12.9%;天然氣進口量為534億立方米,增長25.6%;對外依存度升至31.6%,比上年增長2.8個百分點。即便如此,我國天然氣供應仍不能滿足需求。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介紹,2013年全國天然氣供需缺口達220億立方米,相當于北京3年的用氣量。

在壓工業、保民用的政策背景下,化肥企業用氣也受到了限制。“化肥雖是支農產業,但隨著尿素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的用氣量已經得不到格外關照。”四川天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飛林說。

據李飛林介紹,由于天然氣供應緊張,四川天華大化肥生產裝置自去年12月大修至今年3月份一直處于停車待氣狀態,以致公司尿素產量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云天化相關人士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該公司位于云南水富的年產50萬噸合成氨、80萬噸尿素裝置,由于天然氣供應不足,只能達到70%左右的運轉率。該裝置每年需用天然氣5億立方米,但每年核給的化肥用氣量只有1.8億立方米左右,其余用氣就靠工業用天然氣解決,價格比化肥用氣高出很多。但即使大量采購工業用天然氣,水富的化肥裝置仍然無法滿負荷生產。

“設備不能滿負荷生產,意味著企業效益的損失。”四川天華經濟運行副總監、調度中心主任楊鑫表示,“大型氣頭尿素裝置負荷要達到80%才能實現盈虧平衡。”

此外,我國的天然氣價格也在不斷上漲。自2013年7月10日起,國家發改委再次提高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按照存量化肥用氣價格漲幅上限0.25元/立方米、尿素產品噸消耗天然氣600立方米~800立方米計算,此次調價使國內氣頭尿素生產成本每噸上升150~200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天然氣供應不足且價格上漲的同時,氣頭化肥價格偏又“跌跌”不休。今年以來,尿素出廠價從1月初的1700元(噸價,下同)到后來的1600元,再到1500元,最后到1400元上下。即使是農業用肥旺季,也沒有把尿素市場從低迷中解救出來。

據了解,尿素價格的高臺跳水緣于產能嚴重過剩。4月11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的石化行業產能過剩預警報告顯示,尿素產能已嚴重過剩,2013年尿素行業利潤率僅為2.31%。報告稱,“十一五”以來,我國氮肥產能快速增長,尤其是尿素產能增速最大。2005~2013年,我國尿素產能年均增長率為8.7%,而同期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速只有5%。

石化聯合會預測,今明兩年尿素行業總產能還將進一步擴大,超過未來兩年需求增長,產能過剩程度將進一步加劇。預計到2015年,尿素產能將達到9500萬噸,而國內需求量只有6230萬噸,若當年尿素出口量保持在850萬噸的水平,則過剩量將高達2400多萬噸——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四川天華公司通過技改等形式節能降耗、增收節支,應對天然氣漲價對產品成本帶來的負面影響。圖為該公司員工正在巡檢。 (黃貴春 攝)

尋求突圍

面對困擾,氣頭化肥企業相繼踏上了突圍自救的征程,并開始醞釀一場深層次的變革。這些企業一方面尋求原料路線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在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方面下功夫。

早在2007年,赤天化就決定從“氣頭”走向“煤頭”,借助貴州地區豐富的煤炭和水資源,發展煤制尿素,擺脫天然氣對企業的束縛。2007年8月28日,赤天化旗下子公司金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30萬噸甲醇項目開工建設,2012年1月11日打通全流程并進入試生產,2013年1月底轉入正式生產。截至2013年底,金赤化工合計生產尿素45.93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102.07%。

金赤化工宣傳干事胡杰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金赤公司的建成投產,使赤天化不再單一依賴天然氣生產化肥。2013年,赤天化氣頭尿素裝置生產負荷岌岌可危,而煤頭尿素裝置的平均負荷卻達到84.63%。”

云天化則借力于煤炭資源豐富的內蒙古來實現其“氣改煤”愿景。2008年初,云天化以自籌資金6.12億元完成了對香港金新集團旗下的呼倫貝爾金新化工有限公司的增資擴股,控制了金新化工51%的股份。同年5月9日,金新化工以褐煤為原料的年產50萬噸合成氨、80萬噸尿素項目開始動工;2012年7月,項目打通全流程并生產出尿素產品。但是,生產線的開車并不順利。中國化工報記者近日從云天化了解到,金新化工項目預計要到今年底才能正式投產。公司方面稱:“大型煤化工裝置生產設備安裝和裝置試車調試整改技術難度大,且內蒙古冬季極寒氣候也影響了項目建設及裝置試車調試整改進度。”

好在云天化未雨綢繆。這幾年,云天化通過對外投資和資產重組等,已從一家單一的氣頭化肥化工企業,發展為擁有化肥、有機化工、新材料、磷礦采選四大業務板塊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特別是去年,云天化建成投產10萬噸/年濕法磷酸精制項目,實現了化肥裝置向非肥產業的轉換。

四川省是有名的“氣罐子”,天然氣在該地區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達15%以上,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天然氣資源的壟斷格局,當地氣頭化肥企業長期“有力無氣”,無奈走上了“氣改煤”的道路。

2006年8月,瀘天化收購了中外合資企業寧夏捷美豐友化工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捷美豐友承建的寧夏大化肥項目是國家發改委批準建設的重點項目。2009年5月,瀘天化又聯合川天華共同增資捷美豐友,加大投資力度,推進以煤為原料的年產40萬噸合成氨、70萬噸尿素、20萬噸甲醇項目建設。5月9日,捷美豐友黨委書記李暉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寧夏大化肥項目已經于去年底建成,目前各裝置已陸續進入試車階段,預計今年6月全面貫通投產。

四川美豐是中石化旗下企業,供氣情況相對較好,所以該公司的轉型發展主要定位于產品結構調整,通過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來應對尿素價格下跌給公司帶來的不利影響。2013年4月,四川美豐建成投產了中國首套年產60萬噸工業化車用尿素裝置,至2013年底已生產車用尿素2.27萬噸,毛利率達到26.07%。“車用尿素的盈利能力高于普通尿素,再加上中石化的渠道優勢,有望為美豐打開廣闊的成長空間。”四川美豐總經理助理王東說,“目前,四川美豐正在從一家單一的氣頭化肥企業向化肥、清潔能源、環保產品多元并舉的方向轉型。”

位于重慶市涪陵區的建峰化工,則緊緊抓住涪陵頁巖氣開發成功的機遇,成為全國第一家頁巖氣用戶,也是第一家采用頁巖氣生產化肥的企業。此前,由于天然氣供應不暢,建峰化工耗資27億元建成的第二套大化肥裝置始終未能達產。隨著中石化在涪陵焦石鎮開發出首個頁巖氣田,建峰化工迅速自籌資金5000多萬元建設了輸氣管線,與中石化的頁巖氣管線連通,既緩解了自身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了中石化頁巖氣產能增加、輸送能力不足、只能放空燃燒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截至2014年3月31日,建峰化工第二套大化肥裝置已使用頁巖氣2.55億立方米,最高日供氣量達170萬立方米。

 

 

 

為規避天然氣瓶頸,二○○八年,云天化控股的金新化工以褐煤為原料的合成氨和尿素項目動工。圖為二○一二年八月,云天化集團董事長他盛華(左四)一行到金新化工考察。 (企業供圖)

脫困之路

我們看到,幾乎所有氣頭化肥企業都在奮力拼搏,力圖沖出重圍,但又不難發現,氣頭化肥企業的轉型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煤頭化肥項目投資大、建設周期長,不是一般企業所能承受的。”胡杰說,金赤化工項目用了5年多時間才建成投產,項目總投資超過50億元。李暉也告訴記者:“捷美豐友的大化肥項目建設周期已經超過5年,總投資超過45億元。”另據記者了解,云天化位于內蒙古的金新化工項目建設時間已超6年還未正式投產,該項目投資金額已經超過53億元。

有專家表示,“氣改煤”只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結果。煤化工項目水耗高、環保壓力大,行業前景不確定因素很多。特別是在當前“煤改氣”的大形勢下,單純的“氣改煤”不符合國家節能減排大局。

最讓企業接受不了的是,這邊苦戰數年還未投產,那邊市場早已改弦更張。當企業好不容易從“氣頭”轉向“煤頭”時,尿素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市場一片頹勢。

以頁巖氣生產化肥的轉型之路也充滿了荊棘。建峰化工使用的頁巖氣價格至今未定——中石化方面確定的頁巖氣商用保本價為2.78元/立方米,而重慶目前工業用天然氣價格為2.54元/立方米,化肥用氣價格為1.30元/立方米。“我們希望頁巖氣用氣成本在2元/立方米以下。”建峰化工有關負責人表示。看來,頁巖氣價格也可能成為建峰化工無法承受之重。

那么,氣頭化肥產業究竟何去何從?中國化工報記者從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了解到,國內氣頭化肥行業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出手,采取相應措施,引導和幫助氣頭化肥企業盡快走出困境。具體路徑可以是:退出一批、轉產一批、改造一批、保留一批。

一是加大退出力度。建議政府在財政上給予適當補貼,引導一批企業有序退出,維護社會穩定。二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轉產。建議政府部門采取貼息貸款、新產品免征增值稅等措施,扶持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三是建議政府支持一批有水資源保障、有環境容量,又靠近煤資源產地的企業進行“氣改煤”的原料結構調整改造。四是建議政府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保留部分具備一定條件的企業發揮供氣調峰的作用。

李飛林表示:“中央提出要穩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穩定。其中,穩增長、調結構都重在淘汰落后產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因此,企業關掉一批、淘汰一批、倒閉一批是必然趨勢,我們氣頭企業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迎接挑戰,一手抓好生產經營,一手抓好深化改革,切實解決好制約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

據悉,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已經向相關政府部門提交了政策建議,并正在積極地溝通與協調當中。

 

( 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