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除(chu)草劑
隨著美國孟山都公司成功開發抗草甘膦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多種轉基因作物,草甘膦逐漸成為世界除草劑市場貿易量和使用量第一大品種。雖然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的發展受到質疑,但由于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價格預計將不斷上漲,生物替代能源需求將回升,草甘膦價格在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下也將上漲。從長期來看,生物替代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抗草甘膦轉基因農作物播種面積將繼續呈增長態勢,草甘膦需求量和價格預計將呈現震蕩上行的走勢。
除了草甘膦之外,自1942年發現至今已有60年歷史的苯氧類除草劑2,4-D,目前的銷售額也仍處于上升態勢。活性高、殺草譜廣、具有多種活性、用途廣泛是2,4-D受到市場青睞的一個原因,而抗2,4-D轉基因作物的發展則是其長盛不衰的關鍵。
美國陶氏益農的2,4-D創新產品2,4-D膽堿在美國獲得批準,用于耐除草劑轉基因作物。2,4-D膽堿具有與2,4-D相同的效力和環保優勢。抗 2,4-D玉米對2,4-D和芳氧基丙酸類除草劑具有抗性,陶氏益農公司開發的抗2,4-D玉米于2009年在美國獲得了批準,之后還會相繼推出抗 2,4-D大豆和抗2,4-D棉花等作物。2013年10月,巴西推出3種新的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種子品種,這3種轉基因作物均由陶氏益農公司研發,對水稻、大麥和小麥上廣泛使用的2,4-D除草劑具有耐受性。隨著全球抗2,4-D轉基因作物的研制成功和推廣,2,4-D的需求有望增加。
抗2,4-D轉基因作物的發展為2,4-D帶來新的機會。隨著生產工藝和裝置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國內2,4-D產能達到7萬噸,國外產能超過3萬噸,我國產能占全球產能的60%以上。全球總需求量約為5萬噸,現有產能基本可以滿足快速發展的市場需要。
近年來,由于大量使用草甘膦引發的安全性、人體健康、超級雜草等問題,孟山都公司不得不調整發展戰略,投入巨資研發新的轉基因作物品種。該公司成功開發同時耐草甘膦和麥草畏的轉基因作物,不僅為公司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發展抓住了救命稻草,也使麥草畏這一傳統的除草劑品種煥發了新生。
試驗發現,草甘膦與麥草畏復配的產品對雜草的防除效果較好,對雜草抗性的出現有一定的延緩作用,因此,這兩年同時耐草甘膦和麥草畏的轉基因作物成為種子公司開發的熱點。雖然目前全球獲得批準的耐麥草畏轉基因作物僅有3種,但可以預見,耐麥草畏新品種的持續開發是一種趨勢,而大面積的推廣種植也指日可待。業內人士預測,按照北美和南美2013、2014年起開始批準并商業化種植耐麥草畏作物,二代轉基因作物第三年滲透率分別為12%、20%進行估計,到2016年,耐麥草畏作物種植面積估計為1650萬公頃,樂觀預期為2780萬公頃。業內人士預測,預計全球2017年抗麥草畏轉基因大豆總種植面積達 5000萬公頃左右,70%滲透率對應年新增麥草畏原藥需求量為3.5萬噸。而由于草甘膦的長期施用,雜草抗性問題凸顯,與麥草畏復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預計到2017年全球市場需求約為3萬噸左右。目前全球麥草畏生產商以德國巴斯夫為首,全球產能共計為12000~13000噸,其中我國產能約 4000~5000噸,占全球產能的1/3強。現有產能滿足不了快速發展的市場需要,按目前產能計,市場缺口在60%左右。
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預測,到2015年,全世界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將增加到40個左右,種植面積也將增加到約2億公頃。中國是繼美國、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之后排名第6位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大國,種植面積達390萬公頃,種植作物包括轉基因棉花、番木瓜、番茄、甜椒等,其中轉基因棉花的種植比例已高達71.5%。
雖然中國至今堅守著不放開水稻和玉米等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生產的“底線”,但轉基因作物的種植、生產和銷售在全球已形成不可逆轉之勢。因此,我們可以預計,隨著新的耐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的不斷問世和已有耐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發展,2,4-D、麥草畏等低成本、廣譜性除草劑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