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fei)料是農(nong)業(ye)生產投入(ru)的大(da)頭(tou),關系(xi)著我(wo)國土壤質量、農(nong)業(ye)耕作、糧食安全和生態(tai)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腐(fu)植酸作為土壤“團粒寶貝”,不僅是肥(fei)料提質增效的上好選擇,也(ye)會極大(da)地助(zhu)力我(wo)國環境友好型農(nong)業(ye)可持續發展。
近(jin)年來(lai),面對土壤(rang)生態(tai)、作物根際(ji)(ji)、植物葉面“三(san)位一體”的(de)植株立體高效施肥(fei)生產體系,腐植酸肥(fei)料(liao)的(de)“三(san)大(da)創新(xin)理(li)論”應(ying)運而(er)生,即植株葉面環境控制理(li)論、作物根際(ji)(ji)環境調控理(li)論、土壤(rang)生態(tai)環境控制理(li)論。
腐植酸植株葉面環境控制理論重在強調,葉片是植物最重要的根外營養器官,它是作物獲得養分的一個途徑。如果將不同形態和種類的養分噴施于作物的葉片上,那么作物對養分吸收利用效果與根部施給是一樣的。植物的葉片不但可以吸收水分,同時還可以吸收外源物質,如氣體、營養元素、農藥等,并能夠快速地把營養物質吸(xi)收到植物體中去(qu)。另一方(fang)面(mian),由于葉片的面(mian)積大(da),與空氣、陽(yang)光、水汽直(zhi)接接觸,所以(yi)生理活性高,養分吸(xi)收比土壤根系快,可緩解作物缺素(su)癥(zheng)狀。
腐植酸作物(wu)根(gen)際環境調控(kong)理論重在(zai)強調,根(gen)際環境與植株根(gen)系發育緊密相連,是(shi)植株在(zai)其生長、吸(xi)收(shou)、分泌過程中形成的物(wu)理、化學、生物(wu)學性質不(bu)同于土(tu)體的、復雜的、動態的微(wei)生態系統。所謂的控(kong)制是(shi)指在(zai)一定量的范圍內,具體到產品必須實行標準化控(kong)制。腐植酸直接或間接地調控(kong)土(tu)壤微(wei)域環境。
讓腐植酸反哺土壤是土壤生態環境控制理論的核心。腐植酸是土壤基礎肥力永續利用的“團粒寶貝”,它既與土好,又與肥好,是土壤養分的運轉“倉庫”。而傳統的有機肥所含營養物質比較全面溫和,被認為是優良的有機質。然而,隨著農業生產方式發生的根本性轉變,如人畜糞便、秸稈、動植物殘體等傳統的有機物已經失去了天然本色,生產傳統有機肥的特質已不復存在。與此同時,隨著含高銅、高鋅、高砷等飼料添加劑的廣泛使用,加之畜禽對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導致畜禽糞便的重金屬含量超標,還有一些激素、抗生素、放射性物質以及其它有機物污染物含量超標。傳統有機肥的“變質”使得腐植酸與化肥結合的協同作(zuo)用更(geng)為重(zhong)要。一(yi)方面,腐植酸通(tong)過(guo)穩定、緩釋、控制作(zuo)用,延長肥(fei)效,提高化肥(fei)利(li)用率;另一(yi)方面,通(tong)過(guo)對(dui)量的約束,調(diao)控釋放植物所需要的營(ying)養元(yuan)素,促進有效物質(zhi)合成,平(ping)衡各(ge)種營(ying)養物質(zhi),從形狀上改善了化肥(fei)質(zhi)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