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藥生產大國,也是農藥出口和使用大國,但是使用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推行農藥減量使用,提高農藥使用水平,是實現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全國農藥生產、出口統計資料和組織全國植保系統開展的農藥使用情況調查統計結果,分析了我國農藥生產現狀和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農藥減量使用的巨大空間和重要意義。
1 2010—2014年農藥生產、使用及出口情況
我國有關農藥生產量的統計,一般是針對農藥原藥進行統計,因此關于全國農藥生產使用情況主要采用農藥原藥(即通常稱折百量)統計數據。
1.1 農藥生產量
多年來,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對我國農藥原藥生產廠家的生產量進行了統計匯總。2010—2014年全國農藥生產量見表1。
表1 2010—2014年全國農藥原藥生產量(萬噸)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平均 |
生產量 |
125.9 |
140.2 |
157.0 |
146.0 |
147.8 |
143.88 |
數據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
從我國農藥生產量的統計數據及農業生產用藥實際來看,全國農藥市場總體平穩,貨源充足。我國農藥生產不僅滿足國內農業生產需要,而且已成為全球農藥生產、使用和出口大國。
1.2 農藥出口量
我國農藥出口數據主要來源于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海關總署,其中農藥檢定所的統計為實物量(即出口的農藥原藥和農藥制劑之和),為每一批實際發生了貿易行為的數據統計,比較符合出口貿易實際。
表2 2011—2014年農藥出口量統計(實物量)(萬噸)
年份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平均 |
出口量 |
140.88 |
159.94 |
162.19 |
164.17 |
156.80 |
數據來源:農業部農藥檢定所 |
從上表可以看出,我國農藥出口量呈逐年增加趨勢,這主要與除草劑生產量在各類農藥品種中占比最高,以及近年來除草劑出口量逐年攀升有關。
1.3 農藥使用量
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從事全國農藥使用量統計工作。該項工作始于1985年,是按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鼠劑來統計的。但該統計數據主要是種植業生產中使用農藥情況,不包括林業、草原、草坪、衛生防疫等方面使用農藥量。目前,常年農藥使用量32萬噸左右。2010—2014年我國種植業農藥使用量見表3。
表3 2010—2014年我國種植業農藥使用量(折百量)(萬噸)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平均 |
使用量 |
31.28 |
32.26 |
32.44 |
31.72 |
30.92 |
31.73 |
數據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
2 各類農藥占全年生產農藥的比重
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占全年生產農藥的比重,也是以農藥原藥生產量進行統計的。其中除草劑為最大,約占60%,殺蟲劑接近30%,殺菌劑約占10%。具體情況見表4。
表4 2010—2014年各類農藥生產量占生產總量的比重(%)
農藥品種 |
年份 |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5年平均 | |
殺蟲劑 |
32.01 |
24.68 |
34.71 |
21.71 |
23.78 |
27.38 |
殺菌劑 |
10.88 |
7.99 |
7.64 |
10.62 |
11.53 |
9.73 |
除草劑 |
55.12 |
65.41 |
55.67 |
64.38 |
62.17 |
60.55 |
數據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
由于缺乏生物農藥生產量統計數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將近5年種植業在農業生產中使用的生物農藥占農藥總量的數據進行了占比分析。該組數據考慮到生物農藥的特殊性,因此在占比統計中是以商品量進行匯總分析的,目前各類生物農藥占農藥總量的比重約占8%。2010—2014年我國種植業生物農藥占農藥總量比重見表5。
表5 2010—2014年我國種植業生物農藥占農藥總量比重(%)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平均 |
比重 |
8.19 |
7.60 |
7.48 |
7.61 |
8.27 |
7.83 |
數據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
3 大田、果蔬作物農藥使用情況及與發達國家差距
3.1 我國大田作物、果蔬作物農藥使用情況
據全國30個省植保機構匯總分析(不含西藏),按種植作物來統計,2010—2014年全國農藥使用量平均31.72萬噸,其中大田作物用藥量19.81萬噸,果蔬用藥量9.25萬噸,其他農作物用藥量2.67萬噸.
本次統計數據不包括我國衛生用藥、草原和森林病蟲害防治用藥以及經銷商和農戶庫存農藥量;不包括一家一戶小面積種植的產量極少的作物用藥;也不包括未統計的經濟作物用藥。
本次調查統計的大田作物包(bao)括水稻(dao)、小麥、玉米、棉花、油菜、馬鈴薯和(he)大豆,果蔬作物包括果樹和蔬菜(果樹中有些果樹屬于林業范疇,不在本統計之列)。
目前大田作物用藥量接近20萬噸,約占70%以上,果蔬用藥9萬噸以上,約占25%。2010—2014年我國種植業農藥使用情況統計見表6。
表6 2010—2014年我國種植業農藥使用量(折百量)分類統計表(萬噸)
作物種類 |
年份 |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平均 | |
合計 |
31.28 |
32.26 |
32.44 |
31.72 |
30.92 |
31.73 |
大田作物 |
20.13 |
19.37 |
20.53 |
19.82 |
19.18 |
19.81 |
果蔬作物 |
8.56 |
10.27 |
9.18 |
9.16 |
9.07 |
9.25 |
數據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
3.2 我國農藥使用與發達國家的主要差異
農藥作為防治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的一個重要手段,近年來科學安全使用水平不斷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單位面積用藥量不同。總的來說,發達國家注重綜合防治,農藥使用水平較高,并盡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而我國施藥人員素質、防治規模、施藥機械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存在濫用農藥現象,單位面積用藥量明顯偏高。
2)使用農藥的主要類型不同。相對來說,發達國家除草劑應用比較普遍,使用量大,比重占70%以上,而殺蟲劑使用比重相對較低,而我國除草劑生產比重雖然也占到50%~60%,但我國除草劑使用比重5年平均值為33%,殺蟲劑使用比重5年平均值為40.1%。
3)施藥方式存在差異。發達國家比較注重預防,因此土壤、種子(種苗)處理藥劑使用較多,比如土壤熏蒸、消毒、種子包衣等農藥使用量大,而我國用于防治有害生物發生危害的用藥為主。
4)農藥利用率差距明顯。由于發達國家基本采用大型噴桿噴霧設備或飛機噴灑,施藥規模大,并由專業技術人員采取精準施藥,因此農藥利率較高,達到50%以上。我國施藥機械較為落后,以小型施藥機械為主,多以農民一家一戶打藥,施藥組織化程度低,導致農藥利用率僅30%左右,近年來隨著新型噴霧機械的使用和采用專業化統防統治,加上組織科學施藥技術培訓,農藥利用率上升到36%左右,但與發達國家還有明顯差距。
5)農藥使用管理規范程度不同。發達國家將農藥納入精細化工品、危險品管理范疇,不僅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健全,而且對農藥生產、銷售、使用等各個方面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而我國相關管理包括法規建設、銷售市場管理、標準制定、從業人員素質要求等不夠系統健全,且執法監督比較薄弱。特別是一些小作物缺乏農藥登記的品種,亂用藥、濫用藥現象較為普遍。
4 農藥減量使用的空間及可能帶來的影響
4.1 減量使用農藥存在較大空間
2015年初,農業部組織實施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計劃,實現農藥減量控害。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實際,轉變有害生物防控方式,推行綜合防治、科學用藥,特別是從改進施藥機械、組織方式、使用技術等方面推進精準施藥,可不斷提高農藥利用率,實現減量控害。在以下幾個方面還有較大改進空間:
一是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構建病蟲監測預警體系,提升監測、預報裝備水平,為科學預防、有效防控、精準施藥提供信息支撐。改變施藥方式,重視土壤、種苗處理,壓低病蟲基數,減少應急防治。因地制宜推行健康栽培、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措施,改變過分依賴農藥的局面。
二是開發推廣農藥新產品、新技術。要研發、推廣一批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促進農藥高效減量使用的新劑型,如顆粒劑、懸浮劑、緩釋劑等。開展對靶施藥、靜電噴霧、循環噴霧技術的精準施藥技術和防飄移及利用助劑提高防效的研發,同時引進一批先進、防飄噴頭,全面淘汰技術落后、“跑冒滴漏”的噴霧器械。
三是推廣使用新型植保機械。我國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中以背負式手動、機動噴霧器和部分擔架式噴霧機為主,不僅人力成本高、防治時效性差,而且農藥利用率僅30%左右,而采用大中型高效植保機械可將農藥利用率大幅提高。使用無人機、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防治病蟲害,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引進、開發、推廣現代植保機械是促進農藥減量使用的重要途徑。
四是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我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組織化程度低,一家一戶單一防治仍較為普遍,由于農民缺乏科學用藥意識,亂用、濫用、過量用藥問題比較突出。發展專業化防治組織,大力推行統防統治,不僅提高防治效率、防控效果,而且可以解決分散防治濫用藥現象,將大大減少農藥使用量。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扶持專業化防治組織發展,也是促進農藥減量使用的一個有效方式。
五是強化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技術培訓與指導。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上從事病蟲害防治的主體仍是農民,且以老年人、婦女居多,他們大多不會考慮防治指標,導致不能適期防治、適量用藥。通過對農民進行科學安全用藥培訓,提高農民合理用藥意識,按照防治指標、防治規程適時打藥,采用科學輪換用藥等措施,延緩抗藥性產生,從而減少農藥用量。
4.2 推行農藥減量使用帶來的重大影響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迫切需要減少農藥使用。推行農藥減量使用,是我國農藥應用行業的一項重大創新,必將對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性社會,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農產品的農藥污染和殘留超標,是影響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實現農藥的科學減量使用,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農藥對農產品的污染,也將有效控制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必將大大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二是保護農業生態環境。農藥是造成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長期以來,農藥的大量使用不僅對農田產生嚴重污染,而且農藥進入土壤、水體、大氣,也對農業水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實現農藥的科學減量使用,將從源頭上減輕農藥對環境的影響,對于保護農業生態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三是減輕農作物藥害和抗藥性發生。如果農藥不合理使用特別是過量使用,容易產生農作物藥害,近年來除草劑等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引發農作物藥害事故頻繁發生。同時,農藥的亂用、濫用和過量使用,是病蟲草鼠抗藥性產生的主要原因。實現農藥的科學減量使用,將有效預防農作物藥害發生,延緩抗藥性的發展。
四是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藥的科學減量使用,不僅能保障農業增產,而且可以降低農藥使用成本,因而也有利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