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8月2日,由新華網和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主辦,思為道傳媒和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水溶肥分會承辦的“一控兩減高層論壇暨水肥一體化系列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來自農業部、水利部、工信部、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等領導與專家及企業代表出席會議,并就如何踐行“一控兩減”加快化肥、農藥行業轉型升級等話題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
農業部種植業司耕地肥料處副處長仲鷺勍介紹說:“眾所周知,我國農業取得了糧食產量“十二連增”,但是在糧食年年增長和年年豐收的背后卻是付出的巨大代價,特別是我國的耕地、水資源過度消耗、開發和利用,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突出,現在正面臨著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兩個“緊箍咒”的影響。為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提出要控制農業用水量,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的發展戰略,即“一控兩減”,并且提出到2020年化肥農藥施用量零增長目標。”同時,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強調:“要實現這一目標,應努力集成各種技術、產品、機械,為農民增產增收、節本增效、農業自動化提供服務,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積極研究藥肥一體,切實解決我國水資源日益短缺問題,提高水肥藥的利用率。”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表示,實施“一控兩減”戰略,我國氮肥工業必須加快調整化肥產品結構步伐。目前我國肥料品種仍以固體肥為主,品種單一,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高效肥料滯后,不能滿足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機械化施肥、水肥一體化施肥的新要求,加上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從而導致化肥普遍存在過量使用,不科學使用,肥料利用率低等問題。在氮肥行業“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升氮肥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產品質量,應重點開發硝基復合肥、增效氮肥、緩控釋肥等,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理事長孫叔寶提出:“我國的農藥產量除了滿足國內糧食增產需要外,還有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際上近些年每年幾千萬噸的大豆、玉米進口,都是用的中國農藥,但是和國外相比,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較為突出。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在農藥科學安全的使用環節。在“一控兩減”戰略背景下,農藥行業一方面要加強農民對農藥知識的培訓,使他們能夠科學安全使用農藥;另一方面需要通過科技創新的方式,提高農藥使用方式的轉變,比如大力推廣農藥機械使用,推動農藥基層的加工廠逐漸建立專業化的施藥隊伍,統防統治,讓專業人干專業事,用工業方式解決農業的問題,這可能是一個有利的途徑。”
此外,由中國氮肥工業協會與新華網等相關單位合作,組織拍攝制作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專題片》、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組織的“誠信水溶肥企業”遴選及中國水溶肥十大品牌評選工作分別舉行了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