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介紹,根據農藥產業現狀和發展需要,今后我國農藥管理的任務將主要體現在 “控、壓、限、移、減、管”六個字上。
一是“控”,就是控制農藥企業數量。
通過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組建大型農藥企業集團,推動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規模、多品種農藥生產企業集團。同時,優化產業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企業群體。
二是“壓”,就是壓減登記農藥產品數量。
鼓勵支持農藥企業創制新藥,鼓勵已登記的產品優化配方、劑型,淘汰落后的配方、劑型。同時,提高農藥登記的門檻,減少同質化,壓低產品數量。
三是“限”,就是限制使用高毒高風險農藥。
現在還有12種高毒農藥,要加快替代產品的研發,實行快速登記,加快生產應用。同時,加強現有高毒農藥的風險評估,本著“成熟一個、禁用一個”的原則,有序淘汰現有的高毒農藥。近期,農業部將發布《限制使用農藥目錄》。經營限制使用的農藥,今后須實行定點經營、專柜銷售、實名購買、溯源管理,不得設立分支機構,同時禁止利用互聯網經營限制使用農藥。
四是“移”,就是引導農藥企業進入化工園區。
農藥企業多是化工企業,對環境影響大。要堅持適度、有序的原則,加快淘汰高污染、高風險的落后產能。更重要的是提高集中度,降低環境污染風險。新設立農藥企業或搬遷農藥原藥生產企業,必須進入化工園區或工業園區。制劑加工企業逐步向交通便捷、靠近市場的地區轉移。環境敏感地區現有的農藥企業要限期搬遷進入化工園區。這一點,一定要把握好,不能遍地設廠、四處開花。
五是“減”,就是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推進科學用(yong)藥(yao)(yao)(yao)(yao)、精準施(shi)藥(yao)(yao)(yao)(yao),這(zhe)是保障農(nong)產品質量(liang)安全(quan)和(he)生態(tai)環境(jing)安全(quan)的重要措(cuo)施(shi)。近兩年(nian),農(nong)業(ye)部組織開展了(le)農(nong)藥(yao)(yao)(yao)(yao)使用(yong)量(liang)零增長行動,取得了(le)明顯成效。要在總(zong)結經(jing)驗(yan)的基(ji)礎上,進一步完(wan)善技術模式和(he)服務機(ji)制,在更高(gao)水平上實(shi)現(xian)農(nong)藥(yao)(yao)(yao)(yao)減量(liang)增效。重點是推進統防統治(zhi)提高(gao)防治(zhi)效果減量(liang),推行綠色(se)防控控制病蟲(chong)危害減量(liang),加快推廣高(gao)效施(shi)藥(yao)(yao)(yao)(yao)機(ji)械提高(gao)農(nong)藥(yao)(yao)(yao)(yao)利用(yong)率減量(liang),還要推廣高(gao)效低(di)風(feng)險農(nong)藥(yao)(yao)(yao)(yao)優化(hua)結構減量(liang)。
六是“管”,就是強化農藥市場監管。
加強農藥市場(chang)監管(guan),這是一項重要(yao)任務。要(yao)完善(shan)質(zhi)量監督抽查(cha)制度,按照“雙(shuang)隨機一公開”和(he)(he)屬(shu)地管(guan)理(li)的(de)原則,綜合運用隨機抽查(cha)、重點抽查(cha)和(he)(he)專項抽查(cha)等手段(duan),依法(fa)開展(zhan)農藥產品質(zhi)量監督抽查(cha),依法(fa)及時公開抽檢(jian)結果(guo),建立企(qi)業誠信(xin)檔案。要(yao)始(shi)終(zhong)保(bao)持高壓態勢,嚴厲懲(cheng)處制假售假等違法(fa)行(xing)為,凈化農資(zi)市場(chang),維(wei)護農民利(li)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