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印發了《2018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開啟了新一年度的農資打假行動。記者注意到,農業農村部醞釀多時的農資違法失信黑名單制度將從今年開始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方案》明確,今年5~10月,農業農村部將建立農資違法失信黑名單制度,公布農資違法失信企業名單。記者了解到,這將是農業農村部首度發布違法失信農資企業名單。據了解,2017年10月,原農業部發布了《農資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并公開征求意見。
根據《農資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發生以下六種行為的企業將被納入黑名單:違反國家規定,生產、銷售國家禁止生產、銷售、使用的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資產品的;生產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給農業生產造成2萬元以上損失的;因欺騙、賄賂、隱瞞、提供虛假材料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相關資質文件被農業行政部門撤銷,或者偽造、變造相關資質文件的;被吊銷或撤銷農資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產品登記證等資質文件的;未取得農資生產經營許可證違法生產經營農資產品的;其他嚴重失信行為。
進入黑名單的企業將受到聯合懲戒,包括依法限制取得或撤銷相關行政許可;依法限制取得或撤銷相關從業資格;不得參與農業系統各類表彰獎勵、資質認定、政策試點、政府采購、政策性資金及農業扶持項目等;納入重點監管對象,提高監督檢查頻次,擴大產品抽檢范圍;懲戒期限內,當失信企業產生新的違法違規行為時,依法依規從嚴從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