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朋友圈又刷屏了,毫無懸念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花落“三農”。恰巧是正月十五,這年也過完了,隨著一號文件的發布,是不是化肥春季市場也就該啟動了呢?然而眼尖的業內朋友們發現了一個關鍵點--“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
重磅嗎?算是吧!但其實這已經不是“首提”負增長了。咱們先來回顧一下“十三五”期間國家關于化肥使用量的相關政策及成效。
2015年2月17日
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是糧食的“糧食”。化肥在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發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過量施用、盲目施用等問題,帶來了成本的增加和環境的污染,亟需改進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此,農業部制訂《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
2017年年底
據相關部門統計,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比2015年提高2.6個百分點。化肥使用量已實現零增長,農藥使用量已連續3年負增長,提前3年實現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
2018年6月27日
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首提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0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達到40%以上。
2019年2月19日
國務院發布《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即2019年一號文件,提出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要求加強農村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其中再一次提出了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
看完以上回顧,也許很多化肥業內人士才驚醒:原來2017年已經提前實現了零增長啊,原來不是首提負增長了啊!那么各位看官,你們是覺得“負增長”不再那么可怕了,還是忽的驚出一身冷汗,感慨終于知道了化肥行情為啥這么糟糕了呢?
為(wei)了(le)保護環境,為(wei)了(le)可持續發展,提高科學(xue)施肥觀念,控制化(hua)肥使用量,這是(shi)(shi)(shi)毋(wu)庸置疑的(de)(de)(de)決定。但(dan)并不(bu)是(shi)(shi)(shi)說“負(fu)增(zeng)長”了(le)就(jiu)意味著化(hua)肥行業(ye)就(jiu)沒(mei)有前景可言了(le),所以不(bu)必悲觀。面對去年冬儲的(de)(de)(de)不(bu)給(gei)力,以及當下的(de)(de)(de)全行業(ye)價格的(de)(de)(de)繼續下行,我們應該從市場的(de)(de)(de)角度出(chu)發理性來看待。在《零(ling)增(zeng)長》方案出(chu)臺前,化(hua)肥行業(ye)已經出(chu)現過(guo)多次嚴(yan)重的(de)(de)(de)供大于求(qiu)矛盾,很多化(hua)肥的(de)(de)(de)產能直(zhi)到目前仍是(shi)(shi)(shi)遠大于需(xu)(xu)求(qiu)的(de)(de)(de),現在“負(fu)增(zeng)長”要(yao)(yao)求(qiu)的(de)(de)(de)提出(chu),只是(shi)(shi)(shi)進一(yi)步促進行業(ye)供給(gei)側改革,向更(geng)健康發展的(de)(de)(de)必要(yao)(yao)手段。化(hua)肥廠商們需(xu)(xu)要(yao)(yao)做(zuo)的(de)(de)(de)就(jiu)是(shi)(shi)(shi)咬(yao)緊牙(ya)關,挺過(guo)這一(yi)段行業(ye)蛻變的(de)(de)(de)陣痛,經過(guo)“負(fu)增(zeng)長”洗禮后依然屹立(li)的(de)(de)(de)你們,必定煥發出(chu)更(geng)精彩的(de)(de)(de)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