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盡快出臺國家標準
北京首創新型肥料有限公司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自主創新品牌———“斯格利”牌首創控釋肥。這是一種利用可控胞衣技術制造的肥料,能根據作物不同生長期對肥料的不同需求量,控制肥料的釋放量。作物在播種時只施一次肥,就能滿足整個生長的需求,不僅能提高肥料利用率30%以上、提高作物產量8%—20%,而且有效地解決了大量施用化肥污染環境的問題。在國際上,控釋肥和緩釋肥被認為是21世紀肥料發展的新方向。在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控釋肥的研究及生產被列入其中。 1999年,北京農林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研究所投入300萬元,由所長親自掛帥,成立了一個由9位高級教授組成的課題研究組進行控釋肥的基礎研究。2004年北京農林科學院與企業聯合,成立了北京首創新型肥料有限公司進行產業化生產,科技部先后在“星火計劃”、“火炬計劃”、“863計劃”、“科技全國轉化基金”等國家重大項目和專項中,都對這項研究給予了立項。
在(zai)政府部(bu)門(men)的(de)大(da)(da)力支持(chi)下,斯格利(li)首(shou)(shou)(shou)創(chuang)(chuang)控(kong)(kong)釋肥(fei)的(de)研(yan)究與國際上基(ji)本同步(bu),在(zai)某些性能(neng)上還(huan)優于(yu)國外品(pin)(pin)牌,特(te)別值(zhi)得一提的(de)是斯格利(li)首(shou)(shou)(shou)創(chuang)(chuang)控(kong)(kong)釋肥(fei)解決了(le)國際上一直沒(mei)能(neng)解決的(de)在(zai)大(da)(da)田作(zuo)物(wu)上施用的(de)難題,并申(shen)請了(le)4項專利(li),出口到歐(ou)美、東南亞和(he)澳洲各國。2005年(nian)控(kong)(kong)釋肥(fei)成(cheng)(cheng)為(wei)(wei)農業部(bu)“農業科技推(tui)廣中心的(de)推(tui)薦產(chan)品(pin)(pin)”,今年(nian)又成(cheng)(cheng)為(wei)(wei)“中國綠色農業示范區首(shou)(shou)(shou)推(tui)肥(fei)料”。為(wei)(wei)了(le)繼續擴大(da)(da)生產(chan),今年(nian)北(bei)京市(shi)科委對首(shou)(shou)(shou)創(chuang)(chuang)公司投(tou)入了(le)140萬元(yuan)對生產(chan)設(she)備進行更(geng)新(xin)。這條設(she)備將成(cheng)(cheng)為(wei)(wei)我(wo)國第一個連續生產(chan)控(kong)(kong)釋肥(fei)的(de)生產(chan)設(she)備。
目前(qian)我國(guo)能夠(gou)按國(guo)際(ji)上認可(ke)的(de)歐洲標準(zhun)生產(chan)控釋(shi)(shi)肥的(de)企業(ye),只有(you)北京首創一家,但是(shi)(shi)面對控釋(shi)(shi)肥良(liang)好(hao)的(de)市場(chang)前(qian)景,全國(guo)各地許多(duo)企業(ye)都在(zai)打著控釋(shi)(shi)肥的(de)招(zhao)牌,到處以低價(jia)推(tui)銷(xiao)“控釋(shi)(shi)肥”。公司(si)總經(jing)理孫錫庚說,他(ta)們(men)的(de)感覺(jue)就像是(shi)(shi)李逵遇見(jian)了李鬼(gui),只有(you)彼此之間知道誰真誰假。最令人哭笑不得和郁(yu)悶的(de)是(shi)(shi),在(zai)很多(duo)時候李逵常常被不明真相(xiang)的(de)農(nong)民誤認為是(shi)(shi)李鬼(gui)。
究其李逵變成李鬼的(de)原(yuan)因,公司技術總監(jian)吳玉光教授告訴記者(zhe),主要是(shi)國家到(dao)(dao)現在還沒有出(chu)臺控釋肥生(sheng)產的(de)國家標準。這是(shi)因為,第(di)一(yi)(yi),控釋肥不僅是(shi)我(wo)國肥料(liao)領(ling)域(yu)里(li)(li)的(de)新品(pin)(pin)種,也是(shi)國際肥料(liao)領(ling)域(yu)里(li)(li)的(de)新品(pin)(pin)種,但是(shi)在我(wo)國并不是(shi)通用技術產品(pin)(pin),沒有通用技術條例;第(di)二,業內的(de)專家學(xue)者(zhe)到(dao)(dao)現在對控釋肥的(de)定義和(he)名詞術語(yu)都一(yi)(yi)直沒有形成統(tong)一(yi)(yi)的(de)意見,更(geng)沒有統(tong)一(yi)(yi)的(de)規范(fan)。這兩條原(yuan)因致(zhi)使控釋肥的(de)生(sheng)產目(mu)前只有企業標準,而(er)沒有行業和(he)國家標準。
由于沒有國(guo)(guo)家(jia)標(biao)準,所以有的企(qi)業(ye)不管肥(fei)料在設計范圍內的釋(shi)放(fang)量(liang)是(shi)多少,也不管在規定的時(shi)間(jian)內肥(fei)料的釋(shi)放(fang)率是(shi)多少,全都稱自己(ji)生產的是(shi)控釋(shi)肥(fei),于是(shi)市(shi)場(chang)規則被(bei)打破(po),農(nong)(nong)民受(shou)損失(shi),技(ji)術監(jian)督部門也無從對李鬼們進(jin)行監(jian)督和處罰。李鬼們的行為(wei)也越來越大膽,甚至影響到國(guo)(guo)際(ji)貿易(yi)。在這種情況下,北(bei)京首創公司一邊(bian)在試驗基地(di)上(shang)對農(nong)(nong)民進(jin)行科(ke)普宣(xuan)傳,手把手地(di)教農(nong)(nong)民使(shi)用(yong)控釋(shi)肥(fei),一邊(bian)聯系專(zhuan)家(jia)學者(zhe)積極促(cu)進(jin)國(guo)(guo)家(jia)標(biao)準的出臺,并準備公布企(qi)業(ye)標(biao)準。
吳玉光說,控釋肥行業及國家標準化與國際接軌是大勢所趨,在這方面我國有著很好的客觀條件可以利用,比如為了避免少走彎路,可以向控釋肥標準工作比較成熟的國家借鑒和學習,盡快出臺國家標準。(趙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