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化肥企業要想成功規避投資與經營風險,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是“不要將雞蛋盛進一只籃子里”,也就是要進行產品的多元化經營,而且這些產品最好具有相關性和互補性,醇肥聯產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甲醇與化肥均屬大宗化工產品,市場需求巨大。甲醇是現在乃至今后的主要燃料和化工原料之一,隨著甲醇汽油的推廣應用,國內對甲醇的需求量將會持續大幅增加,供需缺口較大。化肥是“糧食的糧食”,國內農用化肥每年需求超過4000萬噸,雖然因各種因素會導致今后需求增長放慢,但需求總量仍會增加。
其次,化肥與甲醇的相關性很強,醇肥聯產投資較小。煤和天然氣均可作為生產合成氨和甲醇的原料。目前我國95%以上的合成氨生產企業以煤或天然氣為原料,這些企業已經建成了其原料供應線或找到了能為其長期提供優質穩定原料的合作伙伴,同時擁有較完善的公用工程設施和三廢處理裝置,擁有多年生產、管理與營銷經驗,更有一支懂技術、會操作的職工隊伍。實現醇肥聯產,既可充分利用企業現有的公用工程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原料、產品供銷線及運輸工具,還可充分利用現成的工程技術人員與操作工,以及企業原本閑置的設施、場所與土地,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實踐證明,醇肥聯產上馬的甲醇裝置,比單獨上馬同規模甲醇裝置節約投資40%以上。
第三,化肥與甲醇使用期有很強的互補性,企業因此可以從容調整裝置負荷,實現利益最大化。化肥使用旺季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尤以夏季用量最大,幾乎占到全年總需求量的70%。10月份以后,隨著用肥旺季的結束,化肥市場便進入了長達半年之久的“冬眠期”。而醇肥聯產后,由于甲醇的主要應用領域是燃料和作為醋酸、甲醛等精細化工產品的原料,消費旺季在冬季。醇肥聯產不僅不會相互搶奪工藝氣,還可以通過“用峰避谷”的安排,在化肥使用旺季到來,化肥價格上漲而甲醇需求相對疲軟時,降低甲醇負荷,提高化肥裝置負荷,實現企業盈利最大化。更重要的是,醇肥聯產后,化肥企業不必為每年一度的化肥淡儲而犯愁,企業預測來年化肥市場好時,利用甲醇銷售回籠的資金,多存儲化肥,若對化肥后市不看好時,只需維持甲醇裝置生產即可,起到了分散風險的作用。
因此,從化肥行業目前的情況看,鼓勵企業搞醇肥聯產不僅是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而且應該成為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向。國家應鼓勵肥企在醇肥聯產基礎上,延長碳一產品產業鏈,生產市場前景較好的二甲醚、醋酸、甲醛和聚甲醛等附加值較高的產品,這樣既可以確保化肥企業的正常盈利和國內化肥的充足供應,也不必為每年的化肥淡儲而勞師動眾,同時可以彌補煤化工項目緊急叫停后甲醇市場出現的供需缺口。
作者:陳繼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