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化肥市場的全面開放,我國最大的磷化工集團貴州宏福實業開發有限總公司董事長何浩明認為,磷肥企業應走出國門找市場,不能死守國內,應努力在國際市場拼搏。雖然磷肥是一種資源性產品,但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不到國際市場去鍛煉,就像不下水學不會游泳一樣。
由于近幾年國內磷銨擴產迅猛,到2008年磷酸二銨產量將達到900萬噸左右,而國內每年只能消耗600萬噸,將剩余300多萬噸。限產是不可能的,在有限的地盤上打內戰又無異于自殺。怎么辦?顯然,惟一的辦法就是走出國門找市場。
從我國入世的2001年開始,宏福總公司就把開拓國際市場作為企業的生存發展之道,利用本身的區域優勢和價格優勢,攻占東南亞、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際市場。經過幾年的努力,宏福總公司已占有當地三成左右的市場份額,宏福品牌已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無論是聲譽還是賣價,都可與國外知名品牌相媲美。從2001年開始,到2005年,宏福總公司連續5年在貴州省出口創匯企業中名列榜首,今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可望超過3億美元,實現貴州省出口創匯企業的“六連冠”。
何浩明指出,當然,要在國際市場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不懈地努力。一是繼續加強產品結構的調整;二是搞好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加快技術進步,開發磷肥新品種,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四是深化企業改組、改制、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國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