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各地近期對稻癭蚊蟲源基數的調查,結合農情特點、歷史資料及天氣預報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預計全區晚稻稻癭蚊總體發生程度為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程度發生,接近上年,其中水利條件較好的歷史性發生區將偏重發生。預計全區發生面積140萬畝,發生盛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侵入危險期為秧苗起針現青期、水稻分蘗盛期。
預測依據
1 蟲源基數 受干旱影響,全區大部稻區蟲源基數比上年同期偏少。各地近期調查:早稻無效分蘗標蔥率一般為0.1%~1.24%,高的達4.6%~11.4%。中稻區秧田標蔥率一般為1%~8%,西南局部高的達32%。田間第三代稻癭蚊蟲口密度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0%~45%,一般為22~215頭/畝,高的920~4000頭/畝,桂中局部高的達9170頭/畝,桂東南局部中稻秧田高達24770頭/畝。由于6月以來雨日較頻繁,寄生率較低,桂中、桂西南部分稻區調查,寄生率一般為0.1%~2.5%,桂中局部田塊寄生率較高,加權平均達23%。
2 橋梁田 由于今年春旱,早稻移植期長,遲插田面積較大。并且今年全區中稻種植進度仍較快,截止6月22日,種植面積已達178.7萬畝,接近去年同期。這些都有利于稻癭蚊的遷移繁殖為害。
3 氣候條件 據區氣候中心預測:7月份我區各地降雨量桂東南和沿海偏多2~3成,其余大部略多。月內有1~2個熱帶氣旋影響我區。6~8日、8~11日、16~18日、24~26日全區大部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頻繁雨日有利于稻癭蚊的發生為害。
防治意見
1堅持監測 盡管大部稻區蟲源基數偏少,但由于近幾年來稻癭蚊發生相對較輕,農戶防治思想容易懈怠,再加上6月以來雨日頻繁,在環境氣候適宜的條件下,局部稻區將有回升可能,監測工作不可忽視。
2防治策略 防治稻癭蚊貫徹“防重于治,以防為主”的方針。策略上強調秧田、本田并重,把好“三關”(即秧田播種避害關;藥劑拌種、針葉施藥保苗關;本田前期保蘗關)。
3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控制稻癭蚊為害的重要措施之一。①因地制宜推廣抗蟲品種。②及時犁耙漚田,早稻收割時盡可能低茬收割,免耕拋秧本田要及時噴施滅生性除草劑,殺滅蟲源。③推廣塑盤育秧,在不耽誤 農事季節的前提下,適當延遲播種期,以避過第4代入侵為害。
4藥劑防治 播前進行藥劑拌種防治,可選用氟蟲腈、吡蟲啉。未進行拌種防治的秧田,在秧苗起行現青期可用氟蟲腈拌濕潤細土撒施防治。本田禾苗回青至分蘗期施氟蟲腈、毒死蜱等毒土防治。
注意:桂東北、桂西北、桂東南及沿海局部稻區第四代稻飛虱發生嚴重,田間蟲口仍較高,褐飛虱占80%以上,蟲態以低齡若蟲為主,百叢蟲口密度一般1000~3000頭,高的10000頭以上。局部田塊短翅型成蟲較高,百叢一般20~50頭,高的200~600頭。發生嚴重田塊處于黃熟期的應進行搶收,處于乳熟期前的田塊仍需用藥防治。另外桂南個別蔗區赤條黃帶蛾發生嚴重,每株有幼蟲一般0.7~1.2頭,高的5~8頭,各蔗區注意檢查防治。防治赤條黃帶蛾宜選擇敵敵畏+菊酯類農藥混合使用。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病蟲測報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