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趨勢 根據各地蟲情實況,結合天氣情況分析,預計我省棉田三代棉鈴蟲中等發生(3級),發生面積30萬畝。 二、預報依據 1、棉田棉鈴蟲前期卵量較去年同期偏高,近期幼蟲量呈上升趨勢。射洪縣7月18-19日在萬林、太乙、青崗、仁和、金家等5個鄉鎮調查50塊棉田,百株卵量平均30粒,比去年同期高出17.5粒,增長140%;百株幼蟲平均1.5頭,比去年同期低2頭。簡陽7月25日大田調查平均有蟲卵株率11.28%,百株卵量平均18.97粒,比去年同期高出10.97粒,增長125%;百株蟲量平均1.03頭,低于去年同期0.87頭。7月30日調查棉田正處于三代棉鈴蟲發生始期和二代末期,當前田間平均有蟲卵株率為37.14%(0—100%),平均百株卵量84.49粒(0—290粒),平均百株蟲量15.10頭(0—80頭),與去年同期調查相比,各項指標分別高11.76%、30.29%、21.24%。仁壽7月20日大田調查百株卵量48.4粒,比去年同期高出28.4粒,增長142%;百株蟲量1.7頭,比去年同期低2頭。樂至7月19日棉田棉鈴蟲有卵株率62%,較去年同期高27.2%;平均百株卵量109.8粒,較去年同期高出56.4粒,增長106%;未查見幼蟲,去年同期百株幼蟲(均為1齡蟲)1.2頭。7月31日有卵株率8-32%,平均21.5%,較2006年同期低9.0個百分點;百株卵量8-70粒,平均28.3粒,較去年同期少11.5粒;有蟲株率0-20%,平均5.6%;百株三齡前幼蟲0-24頭,平均5.9頭,較2006年同期多5.7頭。 2、根據氣象部門預報并結合當前氣象情況,三代卵期及幼蟲為害期,盆地東部的大部分地區溫度在25-28℃,今年7月中、下旬雨水連綿,這種條件有利于棉花棉鈴蟲的發生和為害。 3、各地抗蟲棉在棉花生長中后期抗蟲性逐步下降,有利于第三代棉鈴蟲的發生、為害。
來源:四川省農業廳植保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