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出臺沿用至今的《肥料登記管理辦法》,引起越來越多BB肥生產企業的頗多意見。日前,筆者來到我國BB肥的重要產地煙臺調查采訪時,在當地眾德、五洲豐、煙農、豐農等一批BB肥企業新秀走了一圈,這些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一提起關于肥料登記的問題就牢騷滿腹,感觸頗多。 肥料登記收費價格不菲 據了解,目前很多省份肥料登記價格不菲,山東省的情況是這樣的:每登記一次先交6000元,然后一個配方再收880元,這算是在省里登記的。然后在每個市銷售再按一個配方880元收一次。臨時登記收一次,正式登記再收一次。這樣一個配方下來要花不少錢。
還有的省份更高,登記一個證價格達到11000元。當地的企業氣憤地告訴筆者說:“他們收了11000,只給我們一個證號,但是有時在外地銷售時,當地又要求我們一個配方做一個備案,但是當地土肥站嫌麻煩又不愿多辦,讓企業夾在中間很為難。” 產地登記還要銷地備案 據了解,《肥料登記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登記的復混肥、配方肥(不含葉面肥)、精制有機肥、床土調酸劑,只能在本省銷售使用。如要在其他省區銷售使用的,須由生產者、銷售者向銷售使用地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對此,煙臺五洲施得富公司總經理王學江認為,目前幾乎所有企業生產的BB肥料中大部分都是異地銷售。而根據這項規定,在每個銷售地都必須備案,不僅費時、費事,還給企業增加了負擔。“肥料是季節性很強的產品,我們常常因為繁雜手續,錯過用肥季節,從而給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李昊峰告訴筆者,有很多大型企業的BB肥銷售都橫跨很多省份,這樣來回登記浪費了企業的時間不說,而且花費也很多。
每個配方都要登記 《肥料登記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經登記的肥料產品,在登記有效期內改變使用范圍、商品名稱、企業名稱的,應申請變更登記;改變成分、劑型的,應重新申請登記。”這一規定對BB肥影響更大。美盛化肥(煙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紅霞認為,BB肥企業的特色就是根據土地養分和作物營養需要生產出不同配方的肥料,這也和當前國家提出的測土配方施肥要求相一致,應該大力提倡才是。但是現在每個配方都必須作一個登記,對BB企業的發展極為不利。美盛公司目前差不多有上百個配方,每年花在這上面的費用就是幾十萬元。而且大多數省份一年只辦兩次登記,有的一年還只辦一次,所以企業必須在半年前就為未來要銷售的肥料作出登記才行,不然即使研發出了新的產品也不能面市,對BB肥企業形成了很大制約。
王學江則認為,目前的肥料登記辦法與國家提倡的科學施肥、平衡施肥不相符,對中國發展BB肥極為不利。他認為,與單元素肥料不同,BB肥的優勢就在于配方靈活。自去年全國開展測土配方施肥以來,各種配方的復混肥料品種數量直線增加。這樣一品一證弄得證書一大摞,企業都要花費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企業拿到登記證后,要憑登記證到各銷售地一一備案,還要將登記證和備案證大量復印,發放到各級經銷商手中備查。而花費更大的是產品包裝袋。按登記辦法規定要一證一號,即一個品種必須對應一個包裝印刷雕版,登記證到期和證號改變,原有的包裝袋、單價近萬元的印刷雕版都要變。 兩次登記浪費很大 據了解,《肥料登記管理辦法》規定的肥料臨時登記證有效期為一年。肥料正式登記證有效期為5年。BB肥必須經過臨時登記后才能轉為正式登記。
對此,中國磷肥工業協會表示,登記的目的主要是對肥料進行肥效、安全性評價。《肥料登記管理辦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參照《農藥登記管理條例》而制定的。農藥品種是在不斷地創新,新品種的藥效、毒性、致癌、制畸、致突變、生物安全性、環境安全性、抗藥性等方面需要長期觀察和評價,所以要對農藥品種進行登記。而化肥生產工藝成熟、化學組成穩定,其肥效、安全性、毒性得到長期、廣泛、充分的證明和公認,與農藥、獸藥有本質的區別。而且,很多復混肥料的配方又是農業部門、農業專家提出的,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化肥進行登記,是一種資源浪費。
據了解,從2004年起,農業部著手制定代替《肥料登記管理辦法》的《肥料管理條例》,但其公布的征求意見稿中關于登記的內容基本沒有變化。“如果條例成法,我們這些BB肥生產企業的登記之苦不知道要受到何時”,王學江悲觀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