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持續雨雪冰凍天氣的影響下,今年春季小麥田間管理應注意些什么呢?近日,記者從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專家湯永祿處了解到,病蟲害防治和干旱應對是我省春季小麥田間管理的重點。
近年來我省小麥品種結構顯著改善,去年1月中旬以來持續的雨雪天氣,進一步增加了土壤水分,這些都是小麥生產的有利條件。但是春季病蟲害的防治仍然十分重要。
湯永祿介紹,小麥條銹病是威脅我省小麥生產的第一大病害,一般12月中下旬開始,小麥感病后不斷發展形成中心病團,3月中旬進入流行期,4月中上旬遇適宜條件就迅速蔓延,危害加重。因此,當前抓好病團中心的防控十分重要,4月則應作好噴藥防治。
而蚜蟲是四川盆地的第一大小麥害蟲,目前以耐高溫高濕、繁殖力強的禾縊管蚜為優勢種。2月下旬氣溫回升,在小麥拔節期蟲口激增,乳熟期達到高峰。麥蚜危害還容易誘發煙霉病和傳播黃矮病,同時針對蚜蟲具有遷飛性和集群危害的特點,還需要重點加強調查測報和統防統治工作。
據不完全調查,受雨雪冰凍天氣的影響,盆地大部分地區小麥都不同程度受害,但均未出現莖蘗凍死現象。因此,對受凍的麥田應及時追施速效氮肥,有條件的地區補灌拔節水,同時加強中后期肥水管理。
四川春夏干旱頻繁,專家特別強調還應該在小麥中后期積極抗旱:充分利用集雨微水工程,進行澆灌、噴灌。噴施成膜化學物質,如成膜反光劑,以抑制水分蒸發,在輕度和中度干旱情況下,抗旱效果較好。
就地形條件而言,平原麥區應對弱苗和受雨雪冰凍天氣影響的田塊,應抓緊灌拔節水,并每畝追施5-10公斤尿素,開花期應該噴藥預防赤霉病。丘陵旱地則尤其需要加強抗旱管理,對長勢弱、缺肥的地塊,當前首要任務是每畝追施5-10公斤尿素。盆地主要麥區有效磷普遍較缺,所以在追肥時最好以尿素和磷酸二銨混合施用。條銹病防治應在2月底至3月下旬,對發病田塊噴藥,如三唑酮、敵力脫、百理粉、粉菌特等。此外在2-3月還要注意防治白粉病。
來源: 四川日(ri)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