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腳步正緩緩向我們走來,此時,前期因磷肥資源供應短缺而炒得沸沸揚揚的東北市場備肥情況究竟如何呢?在國家相關部門的關注、協調、幫助和各級農資生產、流通企業的努力下,磷肥資源還短缺嗎?市場啟動的怎么樣?農民對于飛漲的肥價是否接受?他們的心態又是如何呢?……近日,本報記者對東北三省基層經銷商春耕備肥情況進行了一次抽樣電話調查。本次抽樣調查的有效對象總計為245個基層經銷商,他們離終端市場最近,離農民最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夠反映出當前東北春耕備肥的一些真實情況。此外,在完成了對基層經銷商的調查后,本報記者還針對當前的市場情況,特別采訪了擔負著農資供應主渠道重任的三省農資公司的相關負責人。
關鍵詞:數量
備肥數量比往年減少,是此次調查中經銷商提到最多的話題。在農民用肥數量較大的三個化肥品種中,尿素的備貨數量最令人滿意,貨源相對充足,近五成的經銷商備尿素貨數量與去年大體持平(見圖1)。
(文中圖表此處省略,詳見當期報紙)
另外兩個化肥品種——磷酸二銨和復合肥的備貨數量卻不容樂觀,在調查中,有近九成經銷商反映今年的磷復肥備貨數量偏低,磷酸二銨的備貨數量不足的情況尤為突出,其中有近五成經銷商目前儲備國產二銨的數量不足去年同期的30%,同時,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在黑龍江、吉林等地區的部分經銷商目前二銨的到貨量甚至幾乎為零。(見圖2)
(文中圖表此處省略,詳見當期報紙)
復合肥的到貨情況與二銨相比略好,在被調查的經銷商中復合肥的備貨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小于30%的經銷商要明顯少于二銨的比例,經銷商儲備復合肥的數量要明顯高于儲備二銨的數量。(見圖3)
(文中圖表此處省略,詳見當期報紙)
據基層經銷商反映,目前磷復肥到貨數量少的原因主要是貨源緊缺。同時,資金緊缺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與基層經銷商相比,東北三省各省級農資公司在資源的儲備和供貨數量上保持了相對充足,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市場需求。
據吉林省農資公司董事長鄧國臣介紹,化肥數量儲備與往年相比數量下降是吉林省市場存在的普遍現象,特別磷酸二銨的資源儲備。據粗略統計,截至3月初,吉林全省二銨資源的缺貨量大約缺口在2/3左右。鄧國臣說,其實二銨資源緊缺是從2007年四季度就已經突現端倪,公司為了保證市場供應,從今年去年11月份開始就派人去磷銨生產企業專門負責調貨。
黑龍江倍豐農資集團有限公司每年的化肥供應量大約占整個黑龍江市場的60%左右,據公司黨委副書記段晶瑩介紹,由于前期對市場的預判能力好,再加上公司承擔著國家的淡儲任務,今年公司的備貨情況相當充足。從目前的存儲情況來看,磷銨資源數量比去年還略有增加。
據遼寧省化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徐世偉介紹,截至3月初,遼寧省整體到貨量大約只為去年同期的70%左右,到貨的品種結構也不是很理想,貨源緊缺最嚴重的為磷酸二銨,目前的到貨量只為去年的50%左右。但單就遼寧省化肥有限責任公司而言,目前的國產磷銨備貨數量比去年還要增加,原因是原來的每年七、八萬噸的進口二銨全部由國產二銨來補償。
關鍵詞:價格
價格高,也是被調查的基層經銷商反映較多的一個問題。在調查中發現,化肥價格與去年相比,普遍上漲,磷復肥的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幅度相對較大,大約在50%左右,二銨價格上漲幅度最大,部分品牌上漲幅度甚至接近100%;尿素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漲幅(見表1)。調查顯示,有少部分經銷商對于當前多變的肥市無法把握,究竟定多少的價位合理,能夠讓市場接受,還不太確定。另外,進貨價格的“飛速”上漲讓他們也難以跟上“步伐”。
表1 主要肥種目前零售價格及調查人所占比例
(文中圖表此處省略,詳見當期報紙)
調查中,有32.65%的經銷商認為價格偏高、資金緊張是導致今年經銷商備肥數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影響經銷商今年銷售數量減少的重要因素。同時,有近7成經銷商反映,農民根本無法接受目前的化肥價格,有近9成的經銷商認為,肥價的大幅上漲會導致農民用肥數量減少。
對于目前高價位運作的化肥,鄧國臣認為,價格偏高,可以說是當前除了資源緊缺以外,困擾企業和農民的最大問題。化肥價格上漲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資源緊張,另外,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提升也是一個非常重要原因。目前,國家宏觀政策和省里的市場調控政策基本已經到位,所以價格將會維持在目前的水平,估計近期波動不會太大。
面對當前的高肥價,承擔國家淡儲任務和農資供應主渠道重任的各省級農資公司,正不惜犧牲自己的經濟利益,積極努力平抑肥價。
據段晶瑩介紹,為了嚴格執行國家的限價政策,公司目前從生產企業進貨的化肥價格與市場銷售價格相比,要高出幾百元,已經出現嚴重“成本倒掛”現象。但為了充分發揮省公司的主渠道作用,在資源供應相對緊張的情況下,企業業毅然選擇犧牲自己的經濟利益,確保農民用上價格合理的肥料。
遼寧省公司的情況也同樣如此,據徐世偉說,遼寧省公司現在“成本倒掛”現象也比較嚴重,目前到貨的二銨、復合肥幾乎都是賠錢在賣,每賣一噸,企業基本上要倒貼200多元。
關鍵詞:心態
觀望,是當前農民和基層經商的普遍心態。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今年東北三省的市場與往年相比,啟動普遍偏晚,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農民對于急劇上漲的肥料價格無法接受,處于觀望態勢。有接近65%的農民對于當前的化肥價格無法接受(見圖5)。他們認為雖然國家近期雖出臺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但糧價的“微漲”難抵飛速上漲的農資價格。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必然會降低購肥數量,或者轉向投入價格相對較低的一些化肥品種。
(文中圖表此處省略,詳見當期報紙)
經銷商的觀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啟動。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近6成的經銷商對今年東北化肥市場的前途比較迷茫,由于資金緊張、肥價偏高,無法購進更多的貨物;另一方面是擔心農民對高價位的化肥不買賬,因此也不敢冒然進貨,也處于觀望和徘徊狀態。
據鄧國臣介紹,去年3月初公司的化肥銷售量已達到全年的60%-70%,而今年幾乎一點都沒有啟動。前不久他去長春郊區興隆山一個村子走訪,據村長介紹,全村840戶,現在買肥的農民還不到1%。購肥推遲的主要原因是農民糧食還沒有出售,對于國家出臺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格,農民還是有些難以接受。現在的情況是,農民嫌糧價低不愿意賣,嫌肥價高不愿意買,所以處于觀望狀態。近期,吉林省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在國家發放的糧食直補外,額外增加一部分資金,這樣農民每畝可享受農資直接補貼已達到56元左右。但是,即便是這樣,不少農民還在處于觀望,等待化肥價格的下跌。他建議,農民應該放棄對于肥價下跌的幻想,盡早動手,長久的觀望最后有可能會延誤農時。
徐世偉說,去年這個時候公司化肥銷售數數量已經達到全年的60-70%,但今年公司的出貨量還不到50%,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民手里資金不足,據了解,目前在遼寧省至少有50%以上農民的糧食仍然沒有賣。
今年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遭遇了五十年以來不遇的干旱天氣,這對于2008年的東北春耕備肥無疑是雪上加霜。時下,已進入3月中旬,隨著天氣的日漸轉暖,春播工作的全面開展已迫在眉睫,但在這次調查中,卻絲毫感受不到昔日春播臨近農民積極購肥的火爆的場面,基層化肥市場依然風平浪靜,農民仍然在觀望和企盼中等待肥價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