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中后期是小麥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多種病蟲害盛發為害和防控的關鍵期。根據當前小麥病蟲害發生情況,結合作物品種布局、氣候條件和歷史資料等因素綜合分析,今年我市小麥中后期病蟲害將偏重發生,總發生面積4570萬畝次,其中病害2445萬畝次,蟲害 2125萬畝次。
一、病蟲害發生趨勢
(一)病害
1、紋枯病:偏重發生,發生面積680萬畝,盛發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
2、銹病:若中后期氣候條件適宜,外來菌源量大,條銹病將偏重發生;葉銹病中度發生,發生面積300萬畝,盛發期5月上中旬。
3、白粉病:中度發生,部分田塊偏重發生,發生面積400萬畝,盛發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
4、葉枯病:中度發生,發生面積400萬畝,發生盛期5月上中旬。
5、赤霉病:偏輕發生,發生面積300萬畝,發生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6、全蝕病:中度發生,發生面積1萬畝。
7、小麥黑胚病、病毒病、散黑穗病等:輕發生,發生面積215萬畝次。
(二)蟲害
1、麥蚜:麥苗蚜中度發生,麥穗蚜偏重發生,局部重發生,總發生面積800萬畝,發生盛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
2、麥蜘蛛:中度發生,發生面積250萬畝,盛發期3月上旬至4月上旬。
3、吸漿蟲:中度發生,發生面積300萬畝,項城、沈丘等縣(市)蟲口高密度區域重發生,成蟲盛發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麥葉蜂:輕發生,發生面積120萬畝,發生盛期4月中下旬。
5、粘蟲:輕發生,發生面積50萬畝,發生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二、主要預測依據
(一)當前病蟲害發生情況
1、紋枯病:3月上旬調查,鄲城、西華、扶溝、淮陽、沈丘、項城、商水病莖率分別為23.4%、23.3%、19.5%、16%、13.6%、12.1%、5.4%,全市平均病株率16.2%,低于去年同期平均值20.4%,但近期氣溫回升快,田間濕度高,利于紋枯病侵染蔓延。
2、赤霉病菌源量大。
3、白粉病、銹病未發現。
4、麥蚜:全市平均百株蚜量5.6頭,略低于去年同期平均值6.5頭,高密點百株蚜量43頭。
5、麥蜘蛛:全市平均單行市尺螨量為16.1頭,低于去年同期平均值44頭。
6、吸漿蟲:麥播期調查,全市平均每小方蟲量為5.2頭,發生較重的有沈丘、項城平均單方蟲量分別為8.5頭、7.8頭,太康、扶溝縣未見,其他縣平均單方蟲量2頭以下。
(二)品種布局及當前苗情
小麥主栽品種為周麥系列、新麥18 、偃展4110、豫麥70等,主栽品種占小麥播種面積的80%以上,除鄭麥9023綜合抗病性較好外,其他品種抗病蟲性較差。去年麥播期墑情好,大部分麥田早播或適期播種,冬季前期氣溫偏高,小麥分蘗多,群體高,通風透光性差,利于紋枯病等病害侵染蔓延。
(三)氣候條件
據(ju)市(shi)氣象臺預測,3—5月(yue)份我市(shi)降水量120—150mm,低于(yu)歷年同期平均(jun)(jun)值151 mm;季平均(jun)(jun)氣溫(wen)為15~16℃ ,高于(yu)歷年同期平均(jun)(jun)值14.9℃。天氣條件(jian)對小麥中(zhong)后(hou)期多種(zhong)病蟲害(hai)發生蔓(man)延無明顯不(bu)利因素(su)。
來源:周口市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