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前各界關心的農資價格,記者采訪了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龍文軍——
農資價格幾乎月月刷新紀錄
記者:眼下已到春耕大忙時節,請問全國的農資價格情況如何?
龍文軍:總體情況是:全面上漲,上漲幅度大,持續時間長。農資價格進入2007年均有較大幅度的上漲,部分產品例如農用柴油、磷酸二銨、豬飼料等幾乎月月刷新歷史紀錄。
從農業部的監測數據來看,2008年1月和2月,各種農資的價格都比上月有明顯上漲,絕大
部分農資價格居歷史最高水平,農資價格上漲持續時間長,而且這種勢頭還沒有得到明顯的遏制。
2月份的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超過40%的化肥品種是國產復合肥、國產氯化鉀、國產磷酸二銨等。鈣鎂磷肥、普通過磷酸鈣、進口磷酸二銨等肥料的漲幅也超過了30%。漲幅較小的化肥品種是進口尿素和國產尿素,略低于20%。農用柴油(0號)、飼料、地膜、棚膜的價格漲幅也超過了10%。
農資漲價事出有因
記者:農資價格似乎年年都在漲,您認為推動農資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龍文軍:農資價格受市場供求規律的影響,其上漲本身是有季節性的。但從長期來看,農資產品的價格上漲不可避免。從供給來看,農資的主要生產原料如天然氣、煤、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儲量有限;從需求來看,隨著種養技術和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資消費量仍然在不斷增加。供求兩方面共同作用,必然會拉動農資價格的上漲,可以說農資價格難回“廉價時代”。
今年的農資上漲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約:
——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推動化肥等農資的成本大幅上漲。
——國際化肥市場價格走高,對國內的化肥價格起到了拉動作用,國內供貨趨緊。
——年初南方地區的冰凍雨雪災害影響農資的生產能力。南方部分農資生產企業由于缺煤、缺電,有一段時間陷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由于柴油價格上漲和運力緊張帶來的連鎖效應,使得運費急劇上漲,企業生產成本明顯提高,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我國農資產業結構不適應國內市場需求。以化肥為例,從產業結構來看,我國小化肥企業占到企業總數的70%以上,產量仍占半壁江山。
此外,我國農資流通體系建設滯后,流通環節過多導致成本上升;農資“淡儲旺供”滯后加劇供求矛盾,也導致價格上漲。農資供應季節性較強,農民購肥主要集中在春耕和秋冬播兩個時段,分別占全年總購肥量的67%和26%,但近年來農資儲備期相應拉長,所需資金更大,嚴重影響了“淡儲旺供”工作。
努力消除農資漲價的不利影響
記者:農資價格上漲會對農民春耕備耕產生哪些影響?您認為應采取哪些措施應對農資漲價,盡可能減少對農民的不利影響?
龍文軍:農資是生產的源頭,農資價格上漲,勢必增加農業生產成本,影響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同時也會造成來年農產品價格的上揚。如果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升幅繼續加大,將直接制約農民生產投入規模的擴大,農民有可能會縮小生產規模。因此,農資價格的上漲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我認為,當前宜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消除農資價格上漲造成的不利影響。
——加強對農資價格監測和調控。政府相關部門應做好農資價格的監測,密切關注農資市場的價格動態,及時了解農資的供給和需求情況,嚴厲打擊流通環節的囤積居奇行為。同時,要落實對農資生產企業在稅收、運輸等方面的政策優惠,確保供給。
——積極推廣科學使用農資技術。在化肥施用上,要以測土配方施肥為契機,指導農民合理用肥,盡可能地減少用量,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在農藥施用上,要嚴格按照用藥程序,掌握用藥時機,避免浪費;在農機使用上,鼓勵專業戶提供專業化服務等。
——適當增加農資綜合補貼力度,保障各項“直補”政策到位。針對當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情況,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的直補力度。
此外,要繼續加大“打假護農”力度,還可考慮控制化肥出口,鼓勵進口。同時建立健全農資淡季儲備制度。利用淡季農資價格較低的優勢,增大淡季儲備量,并建立政府儲備,有效平抑市場供應價格。(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