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起,國內農用化肥尤其是復合肥價格普遍上漲了3成以上,而且部分品種供應偏緊。盡管國家于近日追加了156億元的農資綜合直補,使每畝糧食種植面積的農資綜合直補由原來的10元增加到40元,但對農民來說,這還難以完全抵消負擔的增加。
眼下正值春耕的黃金期,面對如此居高不下的化肥價格,我市的農民朋友應當怎么辦?據市農林局農業站站長錢玉亭介紹,面對日益攀升的化肥價格,廣大農民朋友更應注重“合理施肥,自給自足”。
首先,要明確所種植的農作物在不同時期該施什么肥,施肥的種類要根據季節、土壤條件不同而定。例如按農作物品種分:葉菜類應多施速效氮肥,根莖類應多施磷鉀肥;按農作物生長期分:開始播種期要多施有機肥,開花結果期應多施磷鉀肥。
其次,農民朋友可以通過興建沼氣池、飼養家畜等方式來囤積農家肥(有機肥)。牛糞、豬糞、河泥、焦泥灰、草木灰等都是效果很好的農家肥,經過發酵后用于種植農作物上,可減少化肥使用量。
再者,轉變施肥的觀念和方式是關鍵所在。雖然國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已有3年,但為了省時省工,“一炮轟”仍然是我市很多農民施肥的主要方式。一次性大量撒施,不僅使化肥利用率停留在較低水平上,而且容易造成施肥結構不合理、土壤肥力下降,更增加了農民的種地投入。同時,“一炮轟”施肥方式普遍存在“三重三輕”現象,即重施化肥、輕施有機肥,重施氮磷肥、輕施鉀肥,重施大量元素、輕施中微量元素,導致農作物徒長、倒伏、脫水、燒苗等結果,造成不必要的農業生產損失。據市農業部門統計,測土配方施肥一般能使化肥用量減少5%左右,僅此一項就相當于每畝增加經濟效益25元。今年市農業部門測土配方施肥將按照“增加產量、提高效益、保護環境”的要求,進一步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的實施面積和施肥覆蓋的作物,減少濫施、亂施化肥的現象。
最后,農民朋友還可通過抓好田間管理來預防病蟲害,以降低農藥使用量,從而盡可能地增加收益、節省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