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污染排放稅的應對策略。第二種方案會帶來直接增加化肥行業成本的壓力,但是不會帶來明顯的影響。目前,化肥行業已經繳納了大量的排污費,稅制的引進反而帶來更加規范的成本負擔,有利于企業的發展。首先,企業要積極開展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污水和固體廢棄物等減排和專項污染治理技術攻關,以減少相關稅的繳納數量;其次,需要充分利用國家提供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項目、清潔生產項目和CDM項目等政策的支持推動技術進步;再次,借助全國工業污染源普查反映的全行業環境排放與治理情況,準確定位并在化肥行業乃至整個制造行業學習減少污染排放的技術與管理措施;最后,積極如實向國家反映實際情況與困難,爭取緩沖期和相關優惠政策,盡快做大做強。
征收污染產品稅的應對策略。第三種方案給化肥行業帶來的成本壓力最為直接,但也最為復雜。化肥產品是連接上游資源與農業生產的紐帶,作為直接可以量化的產品,很容易首先被征稅,進而增加生產成本。如果征稅之后化肥價格不能隨之上漲,勢必會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如果征稅之后化肥價格也隨之上漲,這部分稅收將轉移到肥料使用者農戶。結果有可能促使農戶減少化肥投入,這對于促進中國合理施肥技術是有益的,但隨著用肥數量減少,整個行業總利潤也會下降,最終還是要轉嫁到企業上,由此也將加劇企業之間競爭,當然這還取決于國家支農政策和補貼力度。但無論如何,企業盡快改進技術、降低成本、提高行業內的競爭力是應對此方案的最佳辦法。
總之,雖然真正的開征環境稅仍需時日,但國家利用環境稅來調控資源利用與環境問題的時代即將到來。不管采取何種方案,化肥行業都將面臨一定的壓力,抓住當前的時機,加大技術投入,充分利用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盡快采用先進的減排技術,做大做強才是聰明的做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