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代粘蟲在江淮麥區見蟲面積小、殘蟲量低,黃淮、華北及東北大部見蛾晚、蛾量低,但豫北、魯南、冀中等局部區域蛾峰明顯,且六月份北方大部過程性降水天氣多,寄主作物長勢好,對粘蟲遷入和發生為害有利。預計今年二代粘蟲發生面積約 3000 萬畝,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地區大部為輕發生,其中內蒙古中東部、吉林中部、河北中北部、 山西中 部 、山東南部和河南北部等 雨水豐沛且作物長勢旺盛的局部區域可能發生高密度種群,對農作物造成集中為害。
一、江淮麥區一代粘蟲見蟲面積小、殘蟲量偏低
一代粘蟲(chong)在鄂、皖、蘇(su)、浙、滬(hu)、豫(yu)、魯(lu)等大部(bu)麥(mai)(mai)區(qu)輕發生, 見(jian)蟲(chong)面積為 1035 萬畝(mu),為 2002 年以來最(zui)低值(zhi)(zhi);麥(mai)(mai)田蟲(chong)口密度除江(jiang)(jiang)蘇(su)東臺和(he)河(he)(he)南(nan)南(nan)陽局部(bu)嚴重田每平方米分(fen)別為 29.1 頭(tou)和(he) 15.4 頭(tou)(達防治(zhi)指(zhi)標(biao)),大部(bu)麥(mai)(mai)田均 0.1-4.1 頭(tou),兼(防)治(zhi)面積 750 萬畝(mu)。各類型田每平方米殘蟲(chong)量,浙江(jiang)(jiang)為 4.1 頭(tou),湖北(bei)、安(an)徽和(he)上海(hai) 1.3-1.8 頭(tou),江(jiang)(jiang)蘇(su)、河(he)(he)南(nan)和(he)山東均不(bu)到 1 頭(tou),普(pu)遍比歷年平均值(zhi)(zhi)偏低。 江(jiang)(jiang)淮麥(mai)(mai)區(qu)一代粘蟲(chong)發生面積及殘蟲(chong)量見(jian)下表(biao)。
省份 |
有蟲面積 (萬畝) |
各類型田 平均殘蟲量 ( 頭 /m 2 ) |
平均殘蟲量比歷年 平(ping)均值增減比率 ( ± %) |
上海 |
80 |
1.3 |
-25.0 |
浙江 |
45 |
4.1 |
-68.0 |
湖北 |
150 |
1.8 |
-42.3 |
安徽 |
150 |
1.4 |
-28.5 |
江蘇 |
350 |
0.9 |
-37.2 |
河南 |
180 |
0.5 |
-38.8 |
山東 |
80 |
0.2 |
-0.3 |
二、大部地區一代成蟲發生盛期晚、蛾量低,但豫北、魯南、冀南等局部蛾峰明顯
一代粘蟲成蟲發生盛期在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天津、內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偏晚、蛾量較小。據山東 25 個測報站調查,蛾峰日多出現在 5 月 22 日至 6 月 2 日,峰日單只黑光燈誘蛾量平均為 32 頭,上前 7 年平均值和上年分別減少 15% 和 73% ;河南蛾峰日多在 5 月 30 日 到 6 月 10 日 ,比上年晚一周,蟲量明顯比上年減少; 山西蛾峰日出現在 6 月 5 日至 6 月 10 日,比常年晚 6 天,峰日單燈蛾量平均為 33 頭,比上年減少 58% 。河南孟州、山東定陶和汶上、河北武邑峰日單燈蛾量分別達 388 頭、 326 頭、 157 頭和 145 頭,吉林梨樹、蛟河峰日單臺誘蛾器蛾量為 70 頭。遼寧、天津、黑龍江等僅零星見蛾。吉林蛟河和黑龍江雙城田間見卵,二地單日 10 草把誘卵分別為 1200 粒和 1062 粒。
三、大部地區寄生作物和氣候條件對粘蟲發生有利
今年(nian)東北(bei)、華北(bei)等地(di)(di)春玉米(mi)種植面(mian)積大,且長勢良(liang)好,寄主條件對二代粘(zhan)蟲(chong)發(fa)生(sheng)為害(hai)有利。 據國(guo)家(jia)氣候(hou)中心預測, 6 月(yue)中旬, 華北(bei)、黃淮(huai)、西(xi)北(bei)地(di)(di)區(qu)東部(bu)等地(di)(di)多陣性(xing)降雨,與常年(nian)同(tong)(tong)期(qi)相比,華北(bei)西(xi)部(bu)和(he)南部(bu)、西(xi)北(bei)地(di)(di)區(qu)東部(bu)偏(pian)多 2 ~ 6 成,對以(yi)上(shang)地(di)(di)區(qu)粘(zhan)蟲(chong)的遷入(ru)和(he)發(fa)育有利。但東北(bei)地(di)(di)區(qu)大部(bu)旬雨量(liang)和(he)月(yue)雨量(liang)比常年(nian)同(tong)(tong)期(qi)偏(pian)少,其中黑龍江大部(bu)、吉林東部(bu)月(yue)雨量(liang)偏(pian)少 2 成以(yi)上(shang) , 對粘(zhan)蟲(chong)發(fa)生(sheng)有一定抑制作用。
鑒于粘蟲(chong)具有遠(yuan)距離(li)遷飛和(he)暴發集中為害特點,各地(di)(di)應密切注意(yi)周邊(bian)地(di)(di)區粘蟲(chong)發生動(dong)向,認真做(zuo)好(hao)當地(di)(di)系統(tong)監測(ce)和(he)田間調(diao)查(cha),結合當地(di)(di)氣(qi)候特點,及時(shi)發布短(duan)期預報,指(zhi)導農民有效(xiao)防治。
來(lai)源:全(quan)國農業技(ji)術推廣服務(wu)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