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09年小麥病蟲害將中度發生,其中,病害以紋枯病和白粉病為主,蟲害以麥蚜和麥蜘蛛為主,麥蚜將大發生,地下害蟲偏輕至中度發生。小麥叢矮病和條紋葉枯病有可能在部分地區嚴重發生。主要依據,一是部分病蟲今年發生較重,基數較高,如白粉病、紋枯病、麥蚜、麥蜘蛛、灰飛虱等。二是氣象條件有利于病蟲的發生。入夏以來降雨多氣溫偏低,特別有利于灰飛虱的發生,灰飛虱是小麥叢矮病和條紋葉枯病的傳毒昆蟲。這種條件也有利于小麥白粉病和葉銹病的越夏。三是大面積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提高了種子包衣率,對路殺菌劑和殺蟲劑包衣的使用可顯著減輕病害和蟲害的發生。
秋播秋苗期主要為害的是地下害蟲,但此期更為重要的是小麥多種病蟲草的初發期,為翌年發生為害提供病蟲草源,發生量與翌年發生程度密切相關。抓好秋播秋苗期小麥病蟲草綜合防治,不僅能控制此期病蟲草危害,而且可減輕小麥全生育期病蟲草害的發生為害, 為翌年小麥病蟲防治打下良好的基礎。
秋播秋苗期要以小麥紋枯病、全蝕病等根病、地下害蟲和麥田雜草防治為重點,同時做好小麥叢矮病、條紋葉枯病的預防和防治工作,抓好以藥劑處理種子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減少小麥銹病、白粉病等的越冬菌源,兼治農田害鼠、灰飛虱、麥蜘蛛和蚜蟲等。
一、 加強病蟲草鼠發生動態監測,為科學防治提供依據
各地要組織技術力量適時開展病蟲普查,重點查清傳毒昆蟲灰飛虱的密度,帶毒種類和帶毒率。做好地下害蟲、土蝗、田鼠和雜草的發生種類、分布和密度的動態監測工作,并結合歷史資料,分析小麥病蟲草鼠發生趨勢,及時發布預報。根據今年小麥根病、地下害蟲、灰飛虱和田鼠等有害生物發生分布情況,確定防治地塊,提出防治措施,制定防治意見。
二、抓好秋播秋苗期綜合防治,有效控制病蟲草鼠危害
(一)大力推廣農業防治措施 秋播期是調整種植結構的關鍵時期,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推廣科學的種植結構和方式。積極推廣麥油套、麥菜套、麥田種植油菜誘集帶等種植方式,這些間作套種田天敵發生早,數量大,可提高多種作物害蟲天敵發生的景觀連接度,有利于天敵周年循環發生,可顯著減輕麥蚜等害蟲危害。實行起垅栽培,足墑、精量以及適期播種,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適期劃鋤除草、科學澆水,棉煙田種小麥,要先拔柴,鏟除周圍雜草,耕翻整地后再播種,以減少病毒病的傳毒蟲源,減輕病害。
(二)選用抗耐病優質小麥良種 當前種植小麥品種對赤霉病、葉枯病、穎枯病、葉銹病、條銹病等多種病害抗性較弱,特別是對條銹病優勢生理小種抗性弱。推廣品種魯麥21、魯麥23、濟南17、濟麥20、淄麥12、濟寧12號、煙農19、山農664、濰麥8號等品種對小麥白粉病抗性弱。濟麥20、濟麥22對小麥紋枯病抗性較弱。PH系列小麥專用品種以及濟南17、19、20、21等品種麥蚜發生較重。要針對當地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推薦選用綜合抗性較好的品種。
(三)實行藥劑處理種子 藥劑處理種子是防治地下害蟲和預防小麥種傳、土傳病害以及秋苗期白粉病、條銹病、葉銹病、麥蜘蛛嚴重發生危害的主要措施,還可兼治農田害鼠,具有省工、省時、經濟有效的優點。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有效提高了種子包衣率。但存在著針對性不強的現象。各地要根據病蟲發生情況,科學調劑包衣劑種類,必要時,選擇對路農藥拌種。殺菌劑可選用2%立克秀按種子量的0.15%包衣或拌種,殺蟲劑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用種子量的0.2%包衣或拌種。
(四)開展藥劑噴霧防治 灰飛虱密度大帶毒率高的地區,要注意防治灰飛虱,預防小麥叢矮病和條紋葉枯病。在小麥出苗前可畝用10%吡蟲啉10~15克噴霧防治,同時注意田邊、溝邊噴藥防治。未拌種或包衣而地下害蟲重的麥田可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每畝40~50毫升噴麥莖基部。土蝗發生嚴重的可用50%辛硫磷1000倍藥液噴霧防治,確保麥苗安全生長。
(五)適時開展化學除草 近年來,麥田雜草發生較重,群落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局部地區的禾本科雜草和抗性雙子葉雜草,難以防除。秋季小麥3葉后大部分雜草出土,草小抗藥性差,是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一次防治基本控制麥田草害,對后茬作物影響小,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適時開展化學除草。對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用苯磺隆、噻磺隆等類藥劑防治,如畝用巨星1克或15%噻磺隆 10克加水噴霧防治,抗性雙子葉雜草可畝用5.8%麥喜乳油10毫升或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防治;對禾本科雜草重的可畝用3%世瑪乳油25~30毫升或6.9%驃馬每畝60?70毫升,莖葉噴霧防治。混合發生的可用以上藥劑混合使用。
(六)加強種子檢疫 隨著麥種的頻繁調運,小麥腥黑穗病和全蝕病在我省部分地區發生危害,要加強麥種檢疫工作,嚴禁調入和使用帶檢疫對象的種子,杜絕檢疫性病蟲雜草傳入和危害。小麥腥黑穗病發病的要更換無病良種,統一供種,,并用2%立克秀按種子量的0.15%實行統一包衣或拌種防治。
三、組建專業化防治隊伍,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
秋播秋苗期是實行專業化統防統治的有利時機。特別是麥田化學除草,十分適合大面積專業化統防統治。各地要積極組建各種形式的專業化防治隊伍,及時有效地組織防治,確保防治速度和質量。利用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實施的契機,提高小麥病蟲害防治的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水平。
四、注意安全用藥,防止中毒和藥害事故發生
藥劑拌種,特別是殺蟲劑拌種,要注意人、畜安全。拌種要有專人負責,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實施。拌過藥劑的麥種要單獨存放,防止人畜誤食。同時,要嚴格按推薦藥劑劑量拌種,防止作物藥害發生。近年來,化學除草導致防治作物和后茬作物藥害的事故屢有發生。為防止藥害發生,一要嚴格按推薦劑量使用。二要禁止或避免使用對后茬作物有藥害的藥劑。長殘效除草劑氯磺隆、甲磺隆在麥田使用后易對后茬小麥、花生、玉米等作物產生藥害,要禁止使用。雙子葉作物對2.4-D丁酯高度敏感,易引起藥害,麥棉、麥花生、麥煙、麥菜等混作區麥田要避免使用2.4-D丁酯以及含有2.4-D丁酯成份的除草劑進行除草。
五、加強技術指導,大力開展宣傳培訓
各地要加強技(ji)(ji)術指導工作,組織(zhi)技(ji)(ji)術人員深(shen)入田間地頭指導防(fang)治(zhi)(zhi)。要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多種媒傳(chuan)工具開(kai)展宣傳(chuan)培訓,傳(chuan)遞病(bing)蟲發生信息,把防(fang)治(zhi)(zhi)技(ji)(ji)術傳(chuan)授給基層(ceng)技(ji)(ji)術人員和廣大農民,確保秋播秋苗期(qi)小麥(mai)苗全苗壯。
來源:山東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