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化肥市場已經出現了化肥企業開工不足、農民有效需求不足、經銷商儲備意愿不強、出口受阻等問題,如果不正視這些問題,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市場混亂,影響2009年的農民用肥積極性,進而影響國家的糧食安全戰略,必須采取積極措施,例如:增強化肥市場信心、落實糧食保護價收購政策、加大對生產企業扶持力度、加快化肥生產企業整合速度、加大化肥淡儲力度、積極推廣科學施肥,以保證市場有效供給。
化肥是糧食的‘糧食‘,其市場運行好壞直接影響糧食生產。進入2008年下半年以來,在人民幣升值、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化肥市場的危機漸起,必須警惕其給來年的糧食生產帶來的影響。
一、當前化肥市場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化肥生產開工不足
總體來看,當前化肥市場陷入了一種兩難境地,對部分生產企業來說,既希望價格上漲,也不希望價格上漲。希望價格上漲是因為生產成本提高了,銷售價格上漲后就有盈利空間。不希望價格上漲是因為只有價格平穩或較低,消費者就愿意購買,生產企業就會有大量周轉資金。對經銷商和農民來說,普遍看到化肥價格在一路下跌,他們總覺得還沒有跌到谷底,因此,很多都在持觀望的態度。正因為如此,使得當前化肥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疲軟,企業的生產量明顯下降。目前尿素價格已經跌破了不少企業的生產成本,停產減產企業不斷增加。據有關部門粗略估計,截至2008年11月,全國處于停產或停產檢修的尿素產能約有667萬噸,每月減少尿素產量約50萬噸。據了解,中阿化肥是生產復合肥的企業,現在企業的生產能力只有往年同期的50%左右。
(二)化肥有效需求不足
目前,農民基本無儲備化肥的積極性。由于2008年7-8月份的化肥持續高價位,加上農產品價格較低等因素導致了農民購買力不足,對化肥的有效需求明顯下降。根據中國磷肥協會市場調查,農用鉀及工業鉀需求較往年均下降40%左右,磷酸二銨全年實際消費量同比下降了30%左右。雖然2006年以來,面對化肥市場價格變動,國家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補貼由于農資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的損失,2008年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達716億元,但是部分農民仍然在抱怨化肥價格上漲過快,沒有真正得到好處。加上有部分農民的糧食還沒有賣出去,缺乏購肥的資金。
(三)化肥出口嚴重受阻
2008年4月份出臺的化肥特別關稅政策,對化肥出口加征較高關稅,使化肥企業的出口利潤空間不大,阻止了化肥出口。出口受限使氮肥、磷復肥的國內市場供應量增加,在農民需求減少情況下,供求矛盾越發激化,由此使得企業的生產積極性下降。2008年10月以后,雖然化肥的出口政策有所松動,放開了在國內需求淡季時的出口政策,但是由于國際化肥市場價格大幅下跌,下跌幅度大,國際尿素價格從8月份的800美元/噸下跌至目前的250美元/噸;磷酸二銨從上半年的1200美元/噸跌至目前的400-500美元/噸。因此,化肥企業的出口仍然有限。
(四)經銷商冬儲意愿不強
每年的11-12月,正是用肥的淡季,經銷商本應該加快儲備才是。而不少經銷商看到尿素、磷酸一銨價格下跌了,不愿意在此階段進貨,加上高關稅政策的影響及未來化肥市場走向的不確定,經銷商普遍對化肥市場持謹慎觀望態度,冬儲意愿不強,而是以消化自己庫存為主。魯西化工一位負責人介紹:‘現在經銷商不拿貨,我們的企業就不能開足馬力生產。如果經銷商現在還不積極備貨,那么即使2009年春耕想要貨,我們都很難及時生產出來。‘
二、化肥市場危機可能給糧食生產帶來的影響
根據國際肥料工業協會數據,中國占世界10%的耕地消費了占世界35%的化肥,我國化肥的施用總量和單位面積的用量已經處于世界較高水平。糧食的產量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化肥的施用量。從化肥的消費結構看,目前糧食作物消費了50%左右,蔬菜和果樹消費了30%左右,藥材、花卉等消費20%左右。因此,如果2008年冬化肥儲備不足,或者化肥企業的生產信心不足,將可能引發化肥市場危機,既傷害生產者(化肥生產企業)的利益,也傷害消費者(農民)的利益,進而影響來年的糧食生產乃至國家糧食安全。
(一)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
筆者2008年4月份在江西農村調查發現,在化肥價格大漲時,農民盼望哪怕是跌一點點就可以買;在大跌時,農民盼望跌得更多時才買。‘農時不等人‘,部分農民在等候中錯過了糧食作物需肥的最佳時機,影響了糧食的收成。可以看出,化肥市場的大漲大跌直接影響農民的種糧預期。因此,如果今冬化肥儲備不足,加上部分企業的開工不足,2009年春耕的用肥將十分緊張,將可能引發化肥市場價格再一次上揚,影響農民投入糧食生產的熱情。
(二)影響農民對惠農政策的看法
面對化肥市場價格變動,有部分農民對發展糧食生產存有怨言,抱怨化肥價格上漲過快,沒有真正得到好處。雖然2006年以來,國家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補貼因農資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的損失,2008年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達716億元,畝均耕地補貼近40元,但是這一政策是根據農資價格的變動不斷調整的,既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減少。因此,無論補貼資金的增加或者減少,農民都會認為是國家或者企業拿走了優惠政策,而不是農民自己。
三、保障2009年化肥市場供給的幾點建議
十七屆三中全會決議指出,‘加快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而且要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糧食生產需要化肥的投入,糧食增產需要更多的化肥投入,加上國家配套的農資生產綜合補貼政策的執行,農業生產對化肥的需求量不會減少。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要保證 2009年化肥的穩定供給。
(一)增強化肥市場信心
市場繁榮最需要信心,化肥市場尤其如此。為了鼓勵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國家明確指出,要提高2009年的糧食收購價,大幅度提高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大幅度提高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這些惠農政策將直接帶動化肥的生產。這些利好政策都將增強化肥企業開發市場的信心。另外,國家出臺的鼓勵淡季出口的政策也能夠幫助化肥企業及時尋找國際市場份額。因此,國家的相關政策和補貼資金要盡快明確到位。
(二)落實糧食保護價收購政策
抓緊落實糧食的保護價收購政策,讓農民能夠及時將手中的糧食變成現金,為其來年的春耕做好農資儲備。同時,為種糧大戶提供必要的信貸支持,鼓勵其購肥備肥。
(三)加大對生產企業扶持力度
進一步擴大對化肥生產企業的政策優惠范圍,包括擴大對化肥生產用電、用氣和鐵路運輸的優惠幅度。進一步為化肥生產企業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包括貸款、貼息等。
(四)加快化肥生產企業整合速度
企業整合是化肥生產企業的發展方向之一,化肥生產企業要面向市場,向上下游延伸,向多品種方向發展,不斷進行的技術改造和管理創新,從化肥產品的形狀、品種一方面都要不斷創新。同時要使生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積極利用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使微利的產品得到量與質的保障,為農民提供化肥‘現代武器‘。
(五)加大化肥淡儲力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商務部等都應該把化肥的市場調控機制提高到和農產品市場調控機制同等的高度,撥出專項資金,利用淡季農資價格較低的優勢,增大淡季儲備量,建立和完善全國各級化肥儲備制度。
(六)積極推廣科學施肥
積極開展如何提高施肥效率的研究工作,積極發展配方肥料和作物專用肥料,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的先進模式,加強區域配肥技術研究。同時,還要為農民開展科學施肥的培訓,及時推廣先進的施肥技術,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