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昨天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政府有關部門正就化肥儲備進行討論,目標是分兩年建立總計1000萬噸的化肥國家儲備,其中今年為500萬噸規模。
該內容將可能列入到還在修改過程中的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下稱“石化規劃”)細則,不過,1000萬噸的國家化肥儲備是否能最終敲定,還有待于最后的定奪。
在石化規劃中,我國政府已明確指出了化肥儲備將是一個重點,規劃的一個方向便是,要完善化肥淡儲制度(即化肥需求淡季收儲)等,來提高農資保障能力。
本報記者了解到,政府對化肥儲備的想法是,希望在2009年建立500萬噸、2010年建立總量達1000萬噸的化肥國家儲備。
“盡管這次沒有明確這一國家儲備是否屬淡儲之中,但方向還是淡季儲備。”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2005年1月12日,《化肥淡季商業儲備管理辦法》發布實施,它所確定的方式是以流通企業為主、兼顧大型化肥生產企業且淡儲化肥經營盈虧由承儲企業承擔。
對于為何政府要研討并完善化肥淡季儲備這一問題,各方人士有著不同的見解。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國家儲備是政府一直以來就在考慮的事情之一,目前趁規劃出臺之際推出,是為了保障化肥使用的安全性。“一些商業儲備畢竟是從企業盈利的角度去思考的,上升到國家層面就不一樣了。”
國金證券的一位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商業性淡儲存在著一定的風險。2007年的淡儲目標是800萬噸,2008年的目標是1200萬噸,“但其實去年我國的淡儲目標并沒有完成。”其中原因是,由于化肥價格下跌,一些淡儲流通企業會擔心承擔很大儲備風險,生產企業也會因為虧損而限產,承儲企業也未必會存儲足夠的貨源。
他還說,另一層原因可能是化肥價格的改革。今年1月,化肥已經由“政府指導價”變為“市場調節價”,價格上將有極大的波動性,這樣將讓淡儲企業有所憂慮。
湖北宜化(000422.SZ)的一位人士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磷肥和氮肥的產能過剩,這有可能是將化肥納入國家性儲備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化肥的產能過剩是一個問題,國家可能通過儲備的方式來消化這批過剩產品,并在一定時期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如在化肥價格過高時,就拿出部分儲備投到市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