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菌菌核子囊盤萌發旺盛,發病范圍廣、程度重
油菜主產區由于連年或連茬播種,田間積聚了充足的菌源,近期長江中下游大部地區已陸續進入菌核萌發盛期,江蘇、河南尚處于萌發初期,西南地區已進入萌發末期。田間每平方米子囊盤數,湖南、湖北分別11.7個和11.2個,江西為6.5個,安徽、江蘇(通州)為3.7個,河南為3.5個,云南、貴州、重慶接近1個;與上年同期相比,除安徽、重慶減少外,其余大部地區偏多,其中湖北和江西分別增加3.5倍和1.4倍。截至3月18日,西南、長江流域油菜主產區11省(市)已發病1494萬畝,大部地區處于葉發病高峰期至侵莖初期,發病程度普遍重于上年。葉病株率,貴州為21.5%,浙江、江西分別為12.0%和10.5%,湖北、湖南、安徽、四川、云南、重慶為5.0%-9.8%,河南為3.3%,江蘇為1.0%;莖病株率,貴州為5.0%,湖北和浙江分別為1.7%和2.1%,其余大部地區在1%以下或尚未侵莖。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油菜主產區菌核病病情調查表
省份 |
田間子囊盤密度 |
葉病株率(%) |
莖病株率(%) | |||
子囊盤數(個/m2) |
比上年同期增減比率(%) |
平均值 |
比上年同期增減比率 |
平均值 |
比上年同期增減比率 | |
湖北 |
11.2 |
+348.0 |
5.0 |
+212.0 |
1.7 |
上年未見 |
湖南 |
11.7 |
+87.5 |
9.8 |
+299.0 |
0. 6 |
-52.7 |
安徽 |
3.7 |
-44.6 |
6.6 |
+91.9 |
0.2 |
-71.4 |
江西 |
6.5 |
+139.0 |
10.5 |
+228.0 |
0.5 |
-46.0 |
江蘇 |
3.7 |
+35.0 |
1.0 |
-80.4 |
0 |
0 |
浙江 |
— |
— |
12.0 |
+567.0 |
2.1 |
+60.8 |
上海 |
1.4 |
+308.0 |
— |
— |
0.1 |
上年未見 |
四川 |
— |
— |
6.8 |
+79.7 |
0.8 |
+159.0 |
云南 |
0.8 |
+6.0 |
6.5 |
-36.9 |
0.7 |
+75.0 |
貴州 |
0.7 |
+22.0 |
21.5 |
+38.0 |
5.0 |
+1.2 |
重慶 |
0.9 |
-10.0 |
7.2 |
+26.3 |
0 |
— |
河南 |
3.5 |
上年未見 |
3.3 |
+83.3 |
0 |
— |
二、油菜種植面積大,感病品種比例高,花期偏早,感病期長
今年,長江流域、西南等主產區油菜種植面積達9700萬畝,其中感病品種種植面積占48%。受冬季干旱和初春低溫影響,江西、浙江、江蘇、河南等地油菜長勢較弱,西南地區、湖北、湖南長勢較好,其他地區長勢一般。油菜生育期總體比常年偏早5天左右,目前西南地區大部、湖北、湖南處于盛花期,云南和重慶部分地區開始結莢,江西、浙江進入花期,安徽、江蘇、上海、河南和陜西南部處于蕾薹末期至初花期。油菜主產區花期與菌核萌發期重疊期長,花器感病期與子囊孢子發生期相吻合,利于病菌的侵入。預計各地花期和發病盛期詳見表2。
表2 油菜主產區花期及發病盛期預測表
省份 |
預計花期 |
預計發病盛期 | |
日 期 |
比常年早晚 | ||
湖北 |
3月上旬-4月初 |
接近 |
3月下旬-5月中旬 |
湖南 |
3月上旬-4月上旬 |
早3-5天 |
3月下旬-4月中旬 |
安徽 |
3月中旬-4月上旬 |
略遲 |
3月下旬-4月下旬 |
江西 |
2月下旬-3月中旬 |
早10天 |
3月上旬-4月上旬 |
江蘇 |
3月下旬-4月上旬 |
晚3-5天 |
4月中旬-5月上旬 |
浙江 |
3月中旬-4月中旬 |
早2-3天 |
4月中旬-5月上旬 |
上海 |
3月下旬-4月中旬 |
接近 |
4月中旬-5月中旬 |
四川 |
3月上旬-3月下旬 |
早10-15天 |
3月下旬-4月上旬 |
云南 |
1月下旬-3月中旬 |
早3天 |
2月中旬-3月中旬 |
貴州 |
3月中、下旬 |
早5-10天 |
3月下旬-4月上旬 |
重慶 |
2月中旬-3月上旬 |
早5-15天 |
3月中旬-4月上旬 |
河南 |
3月中旬-4月上旬 |
略早 |
4月上、中旬 |
三、大部地區天氣條件有利于菌核病的發生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報,3月份,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四川東部、重慶、貴州中東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降水偏多;且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長江中下游地區多陰雨天氣,天氣條件有利于西南地區東部、江漢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菌核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