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河北省南部,棉花種植較普遍,目前應是肥料、種子、地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的銷售旺季。可農資經銷商反映今年卻沒有旺季的感覺。
經觀察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籽棉價格在國儲棉引導下雖略有回升,但較去年每斤還差1元左右,所以播種前初期投入,農民有些謹慎;其次肥料市場近期變化頻繁,前段漲落都有,近日上漲成為主調,致使用戶產生觀望;第三是農業合作社的建立,為農民社員量身定做安排所需農資;四是國家測土施肥項目的實施,農業部門安排生產了配方肥。綜合以上情況,今年的農資銷售將更加難做。
據筆者了解,僅邢臺市內的一個南宮市(縣級)就有60多家種植、養殖類別不同的農民合作社。這些合作社有的是以農資門市為依托組織發起,有的是生產廠家增加注冊了一套手續,也有村委領導召集部分村民自愿組成。目的是為農民節約成本,形式是形成集團購買。從肥料銷售方式看,就出現了農資門市銷售、合作社配送、廠家送貨下鄉、鄰里自助集體購買以及農業部門配送測土配肥等多種形式。對原有農資經銷商來講,最具競爭力的應是農業部門的測土配肥和合作社集團購買,從有針對性的配方肥、減少流通渠道價格明顯優勢和避免假貨上講,很順農民心意,其發展趨勢也正在增強。為此農資銷售就面臨重新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