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分析:市場疲軟
生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我國生產鉀肥30.69萬噸(K2O),同比上升25.07%。1—3月份,共生產鉀肥38.13萬噸(K2O),同比增長11.94%。青海氯化鉀生產企業在3月份陸續恢復生產,此外,國內鉀肥產量的增長,也得益于新疆羅布泊硫酸鉀產能的逐步釋放。可以預計,今年各月度鉀肥產量均將大于去年同期。
進出口:
2009年1—3月份,中國進口氯化鉀127.5萬噸,由于2009年鉀肥合同尚未簽訂,因此這期間進口的鉀肥,仍然以2008年底的合同貨為主。然而,2009年一季度,中國從德國和約旦進口的氯化鉀數量較往年同期有大幅增長,從德國進口氯化鉀17.3萬噸,與2008年全年進口的德鉀數量相當;從約旦進口氯化鉀12.9萬噸,占2008年全年進口的約旦氯化鉀總量的43%。這一現象說明,在中國與俄羅斯和加拿大這兩大傳統供應商簽訂大合同訂單之前,從其他國家進口氯化鉀已經成為國內補充鉀肥資源的重要渠道之一。此外,據悉在5月初,青島港至少還將有3萬噸從智利進口的氯化鉀,貨主為米高、華墾、魯西化工等三家公司。
市場:
4月國內鉀肥呈下滑趨勢,其中俄紅鉀從4000元/噸高端價位持續滑落,5月初,主流成交價只有3400—3450元/噸,甚至市場上最低報價達到了3150元/噸。
4月中旬,中化、中農聯合國內大型氯化鉀貿易商在上海洽談,欲聯手抬價,穩住市場。經協商,俄紅鉀的報價在3700元/噸,白鉀報價3800元/噸,加紅鉀為4100元/噸。一周之后,上述價格還將上調200元/噸,與此同時,幾大巨頭決定對中小經銷商暫停銷售。但從會后市場的表現情況來看,此次聯合抬價行為并未給市場帶來支撐,氯化鉀價格依舊呈下滑走勢。如今,雖然經過了春耕用肥,國內鉀肥庫存,特別是下游復合肥生產企業的原料庫存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消化,但面對如此不確定的鉀肥市場走勢,下游企業采購更加謹慎,觀望情緒甚濃。
一直以來,國產鉀肥在質量和價格上,都居進口鉀肥之后,然而,隨著國產鉀肥產量逐漸增加,且其價格較低、品質提高,其市場份額也逐漸擴大,國內大多數復合肥工廠逐漸加強了與青海和新疆地區鉀肥企業的聯系,在市場淡季的時候加強廠商聯儲政策。然而,5月初,由于國內對鉀肥消費的走低,國產鉀肥的銷售壓力逐漸加大,國產57%K2O含量的氯化鉀銷售價格下滑到2800元/噸,此外,青海鹽湖鉀肥和新疆羅布泊硫酸鉀均有下調價格的意向。
5月分析:價格有趨穩跡象
5月份,國內市場上鉀肥需求不斷走低,一方面是由于復合肥企業開工率持續下降,高氮復合肥成為市場主流產品,從而造成農用市場備肥、用肥量的下降。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下游復合肥企業信心不足。前者是客觀情況,而后者則是主觀因素占主導地位。據筆者了解,目前下游企業最期望的不是價格能有多低,而是價格穩定,價格穩則信心增,信心增則市場強,價格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則在于國內鉀肥庫存量仍然偏大。下游企業對后期市場的走勢判斷直接影響了其采購需求。因此,穩定的價格,就是市場信心恢復的強心劑,而鉀肥市場,正是需要這種穩定因素,來推動市場銷量。
雖然4月份國內氯化鉀價格持續走低,但從4月底到5月初這一期間鉀肥的價格走勢來看,紅鉀價格基本穩定在3300—3400元/噸,在二季度鉀肥進口量仍然較少的情況下,預計該價位可以持穩一段時間。然而,由于國內鉀肥庫存仍然較多,價格上漲動力不足。未來1—2個月內,價格低位徘徊仍是國內鉀肥市場的主要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