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一家行業研究機構消息,中國和國際主要鉀肥供應商之間的年度合同價格談判在本月底IFA會議之前估計不會展開。在最近的BMO會議上,雙方態度成為焦點。中俄雙方提出的正式價格和談判代表非正式的討論均表明:中國需求下降、國內產量增加、進口減少都不能使賣家降低合同價格,至少在夏季末或更長的時間內情況會如此。
供應商們則堅信,在第二季度末,也就是幾周以后合同就會簽訂。
據這家國外媒體報道,中化化肥一位楊先生一再強調:“中國農民希望鉀肥價格隨其他商品下降。2009年是一個銷量縮減的年份。一周前,中國國內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對農民降低了價格,從3700元/噸下降到3300元/噸,相當于從485美元/噸下降到475美元/噸。”
針對加拿大鉀肥和BPC的減產提價,“中國國內的鉀肥價格肯定會影響進口價格。因此目前所有生產廠家提價都很困難”。他以這種中國式的委婉指出了“鉀肥漲價是不可能的”。
楊算了一筆賬:中國鉀肥消費量每年大約在1000萬噸。2007年中國進口了950萬噸,2008年進口了550萬噸。今年的談判還沒開始,所以進口量不會那么大。為填補缺口,中國國內年產能增加到了450萬噸,近期還會有100萬噸的新增產能投產,中國鉀肥的實際年產量是350萬~380萬噸,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楊估計中國目前的鉀肥庫存量在300萬噸左右。
大部分市場人士表示,200萬噸庫存量是中國保持安全庫存的底線。楊對上述數字的估計是基于今年中國消費量將減少這一情況作出的,具體情況至少要到7~8月份才有結果。楊說,“我們期待進出口雙方在上海商談。今年晚些時候,價格穩定以后我們才會采購。采購時間真的取決于生產商。”
生產商,至少是北美生產商的態度咄咄逼人,加拿大鉀肥公司CEOBillDoyle表示:“我們期待在第二季度末簽訂合同。如果中國進口商本身能決定價格,事情早就敲定了,現在還要看中國有關部門的意見。2010年我們會看到鉀肥需求回暖。”Doyle還表示,“從我們掌握的最新信息來看,中國在庫存量降到200萬噸時會出手采購,而之前不會購買,我們要有耐心。中國的采購無論在7月、8月、10月亦或12月都無所謂,這之前我們會一直以需定產。”
另一個影響鉀肥合同價格的重要因素是中國何時增加進口量,尤其是從俄羅斯的進口量。畢竟在大合同之外,還有一定的邊貿進口量。IPC總經理表示,中國地域廣闊,有不同的種植區域,主要在東部沿海,而在過去的10年,俄羅斯鉀肥只是占據了中國北方省區。因此邊貿鉀肥不會流向傳統市場。在過去的10年里,邊貿鉀肥的每月進口量一直穩定,去年進口量很大,現在大大減少,因為中國北部和東部的需求量縮減。
有來自中國的消息稱,中國有充足的鉀肥庫存,每天還有來自俄羅斯的邊貿鉀肥,價格比傳言的還要低,中國不會出現鉀肥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