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無論是種植糧食、油料、水果還是蔬菜,所需要的肥料營養成分與營養量完全不同。就拿蔬菜來說,西紅柿是采摘果實,大白菜是收獲菜葉為主,萵筍是采摘莖,蘿卜是采摘根,由于采摘對象不同,所以如果每種蔬菜使用同樣類型,同樣量的肥料,肯定不會長好。
“使用生物肥能解鉀、解磷、固氮,能使土壤中的營養大量釋放出來,不用別的肥,蔬菜也能長得很好。”這句廣告詞前一部分沒問題,問題就出在后半部分上。
的確,生物肥的不少種類能解鉀、解磷、固氮,也能使土壤中的一部分養分釋放出來,可問題的關鍵是“解”出來的養分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嗎?回答顯然是否定的。充其量那些“解”出來的養分只能夠作為一些補充而已,另外,如果只依靠這些“解”的作用,那還要看土壤中的原有成分如何?特別像我國的絕大部分土壤中,有機含量本身就非常低,而含高磷、高鉀的土質也少得可憐,如果僅僅依靠使用生物肥來“解”土壤中的磷、鉀來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求,恐怕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連年使用,只會使地越“解”越薄,土壤肥力越“解”越低。
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在一次檢查到的假化肥廣告中,說“該肥料富含幾十種營養元素。”似乎說元素越多越好。其實所有農作物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共有16種,多了反而有“假”。從我國北方農田的主要特征來看,氮磷鉀是必須補充的主要元素,而鐵、鋅、硼、鉬也常缺乏,因此復合肥也主要含有這幾種元素,說自己的肥料含有幾十種元素,豈不是虛假廣告,純屬騙人。
因此,化肥經銷企業在制作化肥廣告時,一定要謹慎科學,來不得半點誤導,而質監、工商等部門也應加強監管,確保化肥廣告的科學公正,合法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