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南京第一農藥集團(tuan)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具有自主(zhu)知識(shi)產權(quan)的乙醛(quan)-甲醛(quan)-氨合成(cheng)(cheng)吡啶高性能新型催化劑(ji)工(gong)業化成(cheng)(cheng)果,于(yu)2009年4月(yue)27日由遼(liao)寧省(sheng)科技(ji)廳組織了(le)(le)(le)成(cheng)(cheng)果鑒定(ding)。該催化劑(ji)成(cheng)(cheng)功實(shi)現了(le)(le)(le)工(gong)業生產和(he)應用(yong),填補了(le)(le)(le)國內空白,為高效、低毒新一代環(huan)保型農藥的開發生產奠(dian)定(ding)了(le)(le)(le)基(ji)礎。
吡啶(C5H5N)作為高附加值(zhi)精細化(hua)工產品的(de)(de)重要中間(jian)體,廣泛應(ying)用于醫藥、農藥、染料、香料和飼料添加劑等領域。由于發達(da)國(guo)家對(dui)吡啶生(sheng)產技術(shu)和催化(hua)劑技術(shu)的(de)(de)壟斷以及對(dui)出口的(de)(de)限制,全球(qiu)吡啶市場一直處(chu)于供不(bu)應(ying)求狀態(tai)。
為擺脫國外對我國吡啶生產的控制和壟斷,提高吡啶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大連化物所和南京第一農藥集團有限公司以吡啶催化劑為突破口,成功開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乙醛-甲醛-氨合成吡啶新型復合分子篩催化劑及生產技術。2008年3月,采用該技術在安徽國星生物化學公司新建的2.5萬噸/年吡啶生產裝置(迄今全球最大規模吡啶生產裝置)一次投產成功,至今一直處于滿負荷穩定運行狀態。該技術還同時成功應用于南京第一農藥集團1.2萬噸/年吡啶裝置,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