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暖冬氣候影響,我區春播春種進度比去年同期稍快。載止5月22日統計,全區早稻種植面積1466.55萬畝,占計劃種植的101.21%,與去年基本持平。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水稻主要病蟲發生期大多偏早至接近上年,病害的流行期偏早。進入5月中旬后,水稻生長陸續進入分蘗盛期,部分早插田已進入幼穗分化期,加上頻繁的雨日,水稻部分病蟲偏重發生。
1、稻葉瘟 發生程度1(3)級,發生程度同比持平,發生面積同比偏少,但在種植感病品種較多的稻區和歷史性常發病區同比偏重。4月上旬初開始發病,始見期比去年偏早;5月中旬后陸續進入流行期,比上年偏早。防城等51個縣(市、區)5月中旬調查,病葉率一般1.1%~9.2%,病指5.7~12.0;局部田塊病葉率、病指分別高達64.0%~98.0%、 38.4~72.0。百色市部分稻區病葉率高達31.8%,各類型田的加權平均病值達3.4,同比增2.84個百分點;永福縣發生面積達4萬畝,占種植面積的20%,同比增2萬畝,發生重的稻田病指高達36.0~72.0。
2、稻紋枯病 發生程度1(2)級。始見期桂南為4月下旬,桂北為5月上旬,接近去年,流行期偏早。目前桂東南部分稻區病情已進入流行期,病叢率一般8%~20%,高的40%~60%。桂北稻區則為發生始期,病叢率一般為1.5%~8.0%。
3、稻飛虱 發生程度2(4)級,發生偏早,發生程度同比持平。重發區在沿海大部、桂南部分及桂中、桂北的局部。其發生特點為遷入早、峰次多。
測燈監測 始見期比上年早,遷入峰偏早。始見期出現在2月中旬初,2月14日,宜州市測燈下已誘到稻飛虱,屬偏早發生年,誘蟲量比上年第一峰誘蟲量明顯偏多,2月15日為稻飛虱燈下高峰日,誘蟲量104頭,其中褐飛虱占46.15%。3月中旬末,我區出現小范圍遷入過程,主降區為沿海大部及桂東南、桂中局部。4月底到5月2日、5月4~6日、8~10日,燈下連續出現3個小高峰,范圍較廣,蟲量不大。統計32個縣5月11日~15日燈下誘蟲總量40256頭,比上年同期少57.6%,褐飛虱比例占26.1%,比上年同期高2.3個百分點。
田間動態 2月底防城區及龍州縣調查,田間已出現稻飛虱,且前期蟲量偏多,3月底4月初沿海局部早插田已經有一定蟲口密度。3月底調查:欽北區局部早插田塊百叢蟲量一般40~60頭,高的300~400頭。4月底調查:欽南區達標面積已占種植面積15%,百叢蟲量一般1000~1200頭,高的2000~2400頭;百株卵蟲量一般500~1000粒,局部高達9000粒以上。欽北區達標面積2萬畝,占種植面積6.7%,百叢蟲量一般600~1100頭,局部高的達3800頭;百株卵量一般1500~2300粒,局部高的達4000粒。5月中旬防城等51個縣(市、區)調查,發生面積196.3萬畝,同比減少15.3%。在桂南大部及桂中、桂西北部分稻區,隨著稻飛虱不斷遷入和田間卵粒孵化,田間密度上升迅猛,部分稻區已達大發生程度。百叢蟲量一般1150~2708頭,高的3100~6286頭,部分田塊高達萬頭以上,以若蟲為主。防治過后,田塊百叢蟲量一般185~350頭,高的510~812頭,僅少數田塊在防治指標以上;部分稻區卵量較高,百株一般260~740粒,最高達1272粒。
4、稻縱卷葉螟發生程度2(4)級,發生早,比上年、常年提早,發生程度比上年同期(大發生年)偏輕,比常年略重。重發區在沿海大部及桂南、桂西南、桂西北的局部和桂北的北部稻區。據防城等51個縣(市、區)調查: 4月上旬初桂南部分稻區發生已較重,百叢幼蟲量一般為70~200頭,局部高達410~460頭,以低齡幼蟲為主。5月中旬調查,桂南大部及桂中、桂北的局部稻區,畝蛾量一般367~1659頭,高的2001~5654頭,局部田塊達8333~10253頭;部分稻區卵量和幼蟲量較高,百叢卵量一般48~150粒,高的374~835粒;百叢幼蟲一般56~150頭,高的341~712頭。沿海稻區發生較重,合浦縣發生面積已達10萬畝,占種植面積45%,大發生面積4萬畝,部分田塊卷葉率已超過50%,發生嚴重的田塊百叢幼蟲量一般300~600頭,高達900~1800頭。
5、三化螟 發生程度2級,比去年同期偏輕,但在桂中局部及右江河谷大部稻區發生有所回升。主要發生區域在桂中大部、右江河谷及桂南、桂東北及桂西南歷史性發生區的局部稻區。桂南始見期在3月中旬到4月上旬中,桂中桂北在4月中旬。目前田間第一代三化螟畝殘蟲量一般16~300頭,高的338~846頭,局部高的達1207~8467頭;早插田枯心率一般0.1%~0.9%,高的1.2%~10.0%。
此外,水稻葉水蠅、二化螟、稻象甲、稻薊馬、稻根結線蟲、稻蝗在局部稻區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二、中后期主要病蟲發生趨勢
預計全區早稻中后期病蟲為中等偏重程度局部大發生。
1、稻瘟病 預計發生程度為中等偏輕、局部中等偏重,種植感病品種較多的歷史性發生區穗頸瘟流行幾率較大。發生面積380萬畝,發生主要區域為桂東北、桂東南的歷史性發生區及種植感病品種較多的稻區。葉瘟流行盛期將持續至6月下旬末;穗頸瘟流行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中旬初。
2、稻紋枯病 預計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局部大發生。全區普遍發生。發生面積850萬畝。水稻孕穗至灌漿期為流行高峰期。
3、稻飛虱 預計發生程度為大發生。發生面積1000萬畝。發生盛期在6月至7月上旬,其中6月上中旬為發生高峰。全區普遍發生。
4、稻縱卷葉螟 預計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局部大發生。發生面積870萬畝。為害盛期在6月上、中旬。全區普遍發生。
5、三化螟 預計全區為中等偏輕、局部中等偏重程度發生。發生的主要區域為桂東北、桂中大部及右江河谷、桂南部分稻區。發生面積280萬畝。第二代蟻螟盛期在6月上旬末至7月中旬。
6、鼠害 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程度發生。發生面積650萬畝。
7、二化螟 預計輕發生局部中等程度發生。發生面積50萬畝。
三、監控意見
1、深入田間調查,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各級植保部門要加大對遷飛性害蟲、流行性病害和突發性重大病蟲害的監測力度,實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及時指導防治。
2、及時匯報,準確發布情報。各地要將當前病蟲發生情況及時向當地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和上級業務部門匯報,并準確地發布病蟲情報,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等各種媒體發布病蟲信息,加快病蟲預警信息的傳遞,提高病蟲信息在廣大農村的傳遞速度和覆蓋率,指導病蟲防治工作。
3、明確主攻對象、適時防治。6月份是早稻中后期主要病蟲防治的關鍵時段,就全區而言,主攻對象為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稻穗頸瘟、稻紋枯病,特別是要抓好稻飛虱防治工作。對稻葉水蠅、稻象甲、稻蝽蟓、水稻赤枯病、稻胡麻葉斑病的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視。各地植保部門要因地制宜提出科學、有效的防治對策,協助當地政府組織農民群眾做好早稻中后期病蟲害防治。
4、科學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
(1)合理施肥、科學用水,促進植株健壯生長,防止禾苗徒長、貪青,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蟲能力。
(2)在螟蟲成蟲盛發期,推廣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
(3)化學藥劑防治,大力推廣使用安全、高效、經濟、低殘留對口農藥。施藥時要用足藥量,每畝兌水150斤左右為宜,噴施要均勻。防治稻瘟病宜選用三環唑、春雷霉素等;防治稻紋枯病宜選用井崗霉素、愛苗、紋枯凈;防治稻飛虱宜選用敵敵畏、撲虱靈、吡蚜酮等;防治三化螟、稻縱卷葉螟宜選用殺蟲雙、敵敵畏、巴沙、甲基阿維菌素等,稻縱卷葉螟重發區推廣氯蟲苯甲酰胺(康寬)。
5、早稻中后期主要病蟲關鍵防治時期在6月上、中旬,受雨季影響較大,防治難度加大,各地在指導開展防治工作后要注意及時檢查防治效果,對防治效果欠佳的,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確保水稻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