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限價令取消之后,在關于尿素期貨交易的爭執和期盼中,被媒體稱為“類期貨”的尿素遠期交易早在年初就悄無聲息地開始了試運行。在青島國際商品交易所,越來越多的尿素企業和經銷商正在入市,市場對尿素遠期交易的熱情正在“升溫”。
“吃螃蟹”的“食客”們
5月,青島國際商品交易所市場擴展部總監李百恩一直在全國東奔西走,“很多企業和經銷商對我們的遠期交易表示了濃厚興趣,其中一些客戶正在辦理相關手續。”自今年3月 6 日尿素遠期交易試運行以來,已經陸續有兩三百家會員入市交易,其中包括魯西化工這樣的尿素巨頭,一天的交易額最高達七八萬噸。在交易所正在接洽的客戶名單中,記者發現了化肥市場上眾多巨鱷級經銷商的名字,它們一旦入市,無疑將成為市場的風向標,帶動一大批“吃螃蟹”的“食客”。
據了解,該交易的對象為 6個月的合約,交易單位為1噸/批,最小變動價位為 1元/批,交收貨物等級須滿足國家質量標準。為了方便交割,交易所還根據會員的地理位置,就近設立了交割倉庫,避免了二次物流成本。
李百恩介紹說,目前交易所的客戶主要以尿素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為主,較少有下游復合肥企業進場。
是“投機”還是“避險”
尿素遠期交易試運行之后,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只是多了一個投機的工具”。面對此種質疑,李百恩表示不認同:“我們是做大量貨物交收的物資流,而不是投機資金充斥的資金流,我們不同于投機性較強的期貨市場。”為此,青交所執行了一系列嚴格的限制措施,比如交易會員以現貨企業為主,并且買賣雙方須付出貨款20% 的保證金,而在期貨市場中保證金的比例一般不到10% 。據了解,青交所受商務部監管,而期貨交易所則受證監會監管,“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尿素遠期交易不存在投機性,更不會出現泡沫。”李百恩說。
“對企業來說,遠期交易是一個避險的工具,它能夠鎖定利潤、規避風險。”李百恩告訴記者。
“遠期交易”會走多遠
臨沭某家大型復合肥企業聽說這項交易模式后,對此并沒有表示出什么興趣,“我們有常年的供應商,往往按照協商一致的價格從廠家直接購進尿素,不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所以我們應該不需要這種交易模式。”對于這種冷淡的態度,李百恩認為:“傳統的交易模式沒有將風險充分稀釋,風險不是在買家就是賣家頭上,一旦一方覺得太虧便會導致違約。而如果采用遠期交易,則將風險放到了市場上,由全體會員來承擔,對誰都有好處。
隨著農資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家正在鼓勵“其他投資主體進入農資流通領域”,而青島國際商品交易所的尿素遠期交易則為此搭建了一個平臺。對于化解企業經營風險,構建暢通高效的化肥流通體系,漸行漸近的遠期交易能否背負起這樣重大的意義,一切都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