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市化肥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市是一個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為全國70%以煤為原料的化肥生產企業提供優質無煙煤。我市化肥產業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始于1984年,國家將晉城確定為全國化肥原料煤基地,為全國各糧食主產區化肥企業提供原料煤,這一時期本地化肥企業規模小、產量低,化肥(折純)產量僅4萬噸左右,占全國總產量的千分之三。第二階段從1996年開始,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發展以化肥為重點的農用工業,晉城被確定為全國三大氮肥基地之一。此后對建設于上世紀70年代的一批小氮肥企業進行了第一次技術改造,企業規模和產量有了一定提高。這一時期,全市化肥產量最高達到1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千分之五。第三個階段為2000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建設晉城200萬噸高濃度氮肥基地的發展思路,晉城新建和改造的化肥企業逐步完成由“低濃度”碳銨向“高濃度”尿素升級。晉煤集團、蘭花集團、天澤集團和中化集團四大集團旗下6家獨立法人化肥生產企業(晉豐化工、蘭花煤化工、蘭花田悅、天澤煤化工、天澤永豐、中化天脊高平化工)和蘭花科創所屬的3戶非法人化肥生產企業(蘭花陽化、蘭花化肥、蘭花化工),已形成合成氨年生產能力240萬噸,尿素338萬噸。2007年,化肥企業共生產合成氨204萬噸、尿素357萬噸,實現工業增加值17億元,占規模工業的8%,在主要工業行業中,排煤炭、電力之后居第三位。5戶獨立法人化肥企業(不含蘭花田悅和蘭花科創所屬3戶非法人企業)資產總額達到88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億元,利潤5億元,從業人員7200人,資產、收入和利潤均占到規模工業的10%左右,從業人員占4%。在主要工業行業中,收入和從業人員規模排煤炭行業之后居第二位,資產和利潤排煤炭、電力之后居第三位。化肥行業與電力行業正成為我市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二、目前我市化肥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1—9月份,全市生產尿素305萬噸,增長17%,大大高于全國化肥產量6%的增速。實現增加值12億元,可比增長20%。化肥企業實現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利潤4億元,增長37%。截止9月底,全市化肥生產企業,只有新投產的蘭花田悅和蘭花煤化工因企業前期投入大、資產負債率高、利息支出大、產品完全成本高,出現經營虧損,其余企業均實現盈利。其中,天澤煤化工集團公司2.1億元,晉豐化工1.4億元,天澤永豐1.3億元,中化天脊高平化工和蘭花陽化扭虧為盈。總體來看,前三季度化肥行業生產經營情況較好。進入9月份以來,由于出口受限,國內市場產能過剩,化肥價格急劇下滑,部分企業處于虧損經營狀態,我市蘭花田悅、蘭花煤化工9月份虧損高達千萬元以上,全市化肥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據調查,造成目前我市化肥企業虧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固定成本增加。我市大化肥企業均建于新世紀初期,由于煤制氣及尿素生產工藝不同,同等規模企業選用國產或進口設備不同,投資規模不一,造成企業固定成本高低不一。如蘭花煤化工公司設備工藝比較先進,但前期建設投資高達16億元,與其同期建成的天澤煤化工集團化工廠在原6013廠基礎上改造建設的同等規模生產裝置,由于其選用國產設備,自行設計工藝,投資不到4億元,并經技術改造后,產能由原設計規模的“1830”擴大到“2440”。據蘭花田悅財務人員反映,所得稅法修訂后,新企業設備折舊增加,折舊率高達9.95%,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大,企業折舊計提多,企業生產固定成本增加,對單位產品成本的影響較大。
二是財務費用增加。由于資金來源渠道不同,企業資產負債率有高有低,直接影響企業運行成本。據統計資料顯示,到9月底,天澤集團母公司和天澤永豐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58%和61%,中化天脊高平化工和蘭花田悅為78%和80%,蘭花煤化工和晉豐化工為68%和73%。負債率不同,影響企業財務費用支出。1—9月份,中化天脊高平化工和晉豐化工利息支出分別高達7875萬元和6342萬元,而天澤煤化工母公司僅2124萬元。從生產噸氨平均利息支出看:天澤集團母公司每噸67元,蘭花田悅每噸近300元,相差3倍多。
三是管理費用增加。據了解,我市化肥企業都采用或引進山東化工企業的管理模式,由于消化、吸收、執行的不同,企業管理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從設備運行角度看,天澤公司所屬化肥生產設備,檢修時間短、運行時間長,年正常生產天數達到350天以上,而其它企業只能維持在330天左右。從1—9月份噸氨平均管理費用支出看,企業間差距也較為明顯。蘭花煤化工每噸194元,天澤永豐每噸63元,相差三倍。以上情況也可以看出,我市化肥行業經營面臨挑戰的同時,也存在潛在的發展機遇。
三、發展化肥產業應正確對待幾個問題
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這既是推進煤炭資源型城市工業化進程的捷徑,也是實現提升非煤產業戰略轉型的需要。但是,在實施建設新型煤化工基地中,對于我市化肥產業發展也存在一些必須搞清的問題。比如,化肥行業稅收低、財政貢獻小、環境容量不足、化肥產業低級不易產業延伸等。特別是當前,金融危機對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的沖擊和國家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化肥產品價格沖高回落、化肥行業產能過剩,部分化肥企業成本升高面臨停產等,要不要繼續發展化肥產業,如何發展化肥產業,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對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和對全市化肥企業的調研,我們認為,發展化肥產業必須正確對待以下幾個問題:
1.發展化肥產業,不能片面以稅收多少論英雄。化肥作為農業生產的“食糧”,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原料產業。國家為確保農業生產地位的穩固,長期以來對化肥生產在稅收、用電、運輸等多環節給予優惠政策。上世紀小氮肥企業的微利、甚至虧損經營,給我市化肥產業造成了財政無貢獻、有負擔的負面影響,但隨著化肥產品結構升級和規模效益的體現,煤制化肥行業經濟效益明顯。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行業中,雖然化肥產業每百元收入產生的稅收(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中的稅金、應交所得稅、應交增值稅)只有5.3元,低于規模工業10.9元的平均水平,但除去化肥企業免交增值稅的政策因素,化肥行業稅收水平與電力行業相當。衡量發展一個產業對地方經濟的作用,不能簡單以稅收來衡量,應從行業收益、安排就業、穩定經濟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從行業收益看:2007年,全市化工企業的收入利稅率達到13.3%,比全國平均水平(9.8%)高3.5個百分點,其中收入利潤率高3.7個百分點。即晉城市化肥行業百元收入產生的利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7元。行業收益率高,符合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基本要求。同時,企業盈利水平高,“藏富于企”也有利于企業的積累與發展。從安排就業看:2007年,化工行業從業人員規模達到1.2萬人,是除煤炭、公共管理、教育和批零貿易業以外,從業人數最多的一個行業。化工行業連續生產的特殊生產工藝要求,也使這一行業從業人員成為最為穩定的就業隊伍,其收入水平也相對穩定并明顯高于其它行業。在規模工業企業中,除煤、電、水等資源性和壟斷經營行業外,化工行業的從業人員人均收入水平超過2萬元,在制造業中居首位。因此說,繼續發展化肥產業對于地方經濟發展、對于地方經濟結構調整、對于吸引外來資金、對于安排就業、提高民生水平都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2.發展化肥產業,不能簡單以環境承載論取舍。誠然,作為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兩高一資”的化肥工業,需要考慮環境承載能力,但不能簡單以環境容量來決定產業的發展。其一,化肥產業發展是事關國家農業發展、糧食安全的大事。上世紀為解決化肥依賴進口,國家提出發展晉城市化肥原料煤基地、建設晉城化肥基地,國家為晉城煤化工,特別是化肥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其二,隨著化肥生產工藝和技術的進步,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廢水“零”排放等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的進一步深化,化肥生產裝置的大型化、規模化,其對環境影響將逐步降低。其三,上世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的小冶煉企業,經過強制淘汰落后產能,為我市化肥產業發展提供了環境空間。目前化肥產能全行業過剩,但是還有一大部分高能耗的小氮肥企業存在,經過這次金融危機、落后產能淘汰后,采用新技術、低消耗的化肥工業還有一定發展空間。
3.發展化肥產業,不能純粹以產業延伸論進退。化肥產業在煤化工產業發展中,屬于傳統煤化產業,其資源利用效率相對較低,產業鏈條也較短,但發展化肥產業,不能純粹以產業延伸來衡量。其一,化肥產業(尿素)生產技術成熟,有投資省、見效快、市場風險小的特點。按照國家提出的建設晉城200萬噸氮肥基地的目標,應當說晉城還有發展化肥產業的余地。化肥產量、使用量是按有效成份含量進行折算的,200萬噸氮肥基地,按高濃度的尿素產量來計算,其實物量產能規模在450萬噸左右。按此測算,我市化肥產能規模還應增加100萬噸以上尿素產能。其二,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測土配方所需要的配肥、混肥、專用肥,以及控釋肥、微肥、有機肥等化肥市場仍有擴大的需要。其三,依托化肥生產裝置多元化發展精細化工的技術日益成熟,可以在發展化肥產業的基礎上,為發展大型煤化工積累經驗。當前發展新型煤化工不僅國家政策有限制,資金籌措困難,而且工藝技術大都處于研究、試驗階段。大規模、成熟的發展煤制甲醇、二甲醚、煤制油、煤制烯烴的工藝技術尚不成熟,投資風險相對較高,但利用原有的合成氨生產裝置,投資億元左右,發展精細化工產業的技術已經成熟,可以考慮指導部分規模小的化肥生產企業發展精細化工產業,這樣既可提升化工產業發展水平,又可化解當前化肥經營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