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與全球肥價下滑、國內化肥過剩的市場相反,中國化肥產能繼續擴張。僅就尿素而言,今年的產能將在去年已經達到 5857萬噸的基礎上繼續上升,達到 6000 萬~6300 萬噸。產能過剩加上出口政策限制,使國內化肥市場供大于求顯現,使得化肥價格一直處于低位。據企業反映,不管是氮肥、 磷復肥還是復合肥,今年來各種產品價格基本都居于生產成本價格與完全成本價格之間,生產企業運行處于低利潤、低負荷的緊張狀態。
而在化肥市場整個緊張的情況下,復合肥市場尤其困難。一位知名復合肥企業的負責人對筆者說,復合肥行業今年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需求減量,據他估計總體減量可達三到四成。就范圍來看,農民對經濟作物的復合肥使用減量不大,但在大田作物上,復合肥使用量卻明顯下降。其中主要原因是其他化肥產品價格很低,現在尿素出廠價一些地方已經跌破 1600 元, 57% 含量的二銨也在 2100 元左右,直接使用二銨或以尿素配合過磷酸鈣的施用方式有所回升。
據了解,今年復合肥企業面臨的另一個相同問題是廠商間的矛盾愈發尖銳。企業靠著經銷商,特別是大經銷商的貨款維持生產,現款現貨是資金鏈的重要一環,而在肥價大起大落時與企業直接聯系的一級經銷商大進大出,賺得也多。但去年底以來,肥價連續走低,企業的保底承諾與經銷商“ 只賺不賠” 的預期產生沖突,這種沖突隨著化肥市場行情的進一步惡化還會加劇。
面對這樣的困難,目前已經有部分復合肥企業減、停產,山東一家復合肥企業的負責人認為,產能過剩是造成目前復合肥乃至化肥行業困境的主要原因,正如國家行業振興規劃所言,淘汰一部分消耗高、 產品舊、 污染嚴重的企業勢在必然。 現在,這種淘汰可以說剛剛開始,看誰能夠扛得過。
在淘汰過剩產能的過程中,現在看“扛到最后”靠的是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靠各種各樣的貼近式服務,更靠新產品開發能力。據了解,今年春季,盡管復合肥大路貨生意冷淡,但長效緩控、緩釋,控釋產品、螯合肥產品等銷售仍然較好。經過本次淘汰,相信國內復合肥企業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