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今年是連續的兩個“農藥小年”,在全球經濟危機推波助瀾之下,把一批國內農藥生產企業逼到了懸崖邊緣。
筆者近日在浙江、福建、山東等地了解到,去年以來農藥市場需求萎縮、行情低迷,企業和經銷商普遍感到巨大壓力。受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目前已然開始的行業洗牌將會“很殘酷”。
企業大幅降價甩貨
浙江省臺州農資公司是當地最重要的農資流通企業之一,農藥年銷售額達到2億元。公司負責人陶維康告訴筆者,近階段公司的市場行情信息收集工作出現了困難,因為當地農藥市場根本“幾無行情可言”,不少企業和批發商為消化臨近過期的高庫存,開始大幅降價甩貨,促銷手法層出不窮,市場總體處于下行趨勢且變化迅速,前景令人憂慮。
陶維康認為,2006、07兩年農藥市場需求旺盛,產生較好的市場預期。從2008年以來,農藥總量明顯上升,產量偏大,但氣候良好蟲情偏輕,殺蟲劑市場銷售低迷,銷量不足,而除草劑出口受阻,則直接打壓了國內市場行情,草甘膦、百草枯等主要品種價格一瀉千里。前一輪原材料市場價格高位運行,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大多成本較高,各級庫存農藥成本高昂。更為嚴重的是,連續兩年銷售不暢,庫存產品面臨著過期壓力。
陶維康還特別強調,從去年開始,杜邦、先正達等國外公司開始在中國市場大力推廣氯基苯甲酰胺類農藥,這種被冠之以“革命性”等名頭的殺蟲劑新品,對國內傳統產品威脅巨大。
兩家中型農藥企業的市場經理告訴筆者,盡管庫存情況不十分嚴重,但是目前銷售壓力仍然很大,現在只能寄希望于下半年市場行情好轉。而據他們介紹,一些同行企業兩年來累積庫存已達到或超過全年銷量,如果市場沒有轉機,造成產品過期退廠,后果不堪設想。
金融危機影響超預期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理事長羅海章日前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世界金融危機對農藥行業的影響超過預期,農藥行業將進入較長的調整期。
山東是國內農藥生產能力比較集中的一個省,農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優勢產品集中。目前山東省定點農藥生產企業265家,其中原藥企業66家。銷售收入過億的農藥骨干企業有25家。主要優勢產品有,乙草胺等酰胺類除草劑、百草枯、磷化鋁、磷化鋅等品種都占國內總產量的40%左右;辛硫磷占總產量的70%以上。
不過有人士指出,山東省農藥行業整體規模偏小,競爭力不強,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方式相對比較落后的問題依然是困擾行業持續發展的瓶頸,在當前金融危機條件下尤顯突出。
福建省福州馬尾區瑯崎鎮是福州市蔬菜水果供應基地,鎮上農資零售商董是斌告訴筆者,經濟不景氣使流動人口減少、蔬果行情不好,也使化肥農藥銷售量下降,加上近兩年蟲情輕,他的店農藥銷量下降了三四成。他上游的10家批發商在壓力之下紛紛殺價,批發價下降了10%以上。
福州市農資總公司農藥部經理盧繼武告訴筆者,公司前年銷售敵敵畏4噸多,去年3噸多,今年不會超過2噸。
福州一農藥批發商告訴筆者,農藥市場多年一直競爭激烈,但今年的困難超過以往。受訪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行業洗牌將更加劇烈。一些產品結構單一、風險較為集中的大企業將受到直接沖擊,很可能會有一批較大規模企業倒下的情況發生。
零售商董是斌說,前兩年常來店里的一些農藥廠家代表,已經很久沒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