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各地監測,8月中旬以來,我省稻區出現了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蟲量逐漸增加,呈不斷加重的趨勢。
一、 稻飛虱動態
8月6-10日,惠陽、惠東、揭西、紫金、梅縣等5個監測點單燈平均誘到白背飛虱209頭,褐飛虱104頭;其中惠陽單燈誘到白背飛虱592頭,褐飛虱46頭;惠東單燈誘到白背飛虱202頭,褐飛虱622頭。8月11-15日,南雄、曲江、梅縣、封開、紫金等5個監測點單燈平均誘到白背飛虱67頭,褐飛虱17頭。8月7-10日,白云區燈下出現成蟲高峰,單燈日誘蟲量180-430頭。
8月中旬,田間出現低齡若蟲峰,目前田間發生總體偏輕。8月11-15日,各地觀察圃蟲口密度一般為400-900頭/百叢,大田普查一般為200-400頭/百叢。8月16日,梅縣觀察圃蟲口密度為965頭/百叢,大田普查一般為394頭/百叢。8月16日,信宜觀察圃蟲口密度為450頭/百叢,大田普查一般為200頭/百叢。
二、稻縱卷葉螟動態
進入8月份以來,各地繼續出現蛾峰。廣州站8月上旬調查,田基雜草蛾量5-30頭/平方米;8月中旬調查,蛾量500-2500頭/畝。8月16-20日,高州、翁源、梅縣、曲江、興寧等5個監測點調查,畝蛾量平均1231頭,粵西稻區田間蛾量較大。其中高州站8月18日調查,田間高峰日蛾量平均5082頭,田間高峰日蛾量最高值13320頭;廉江站8月11日調查,田間高峰日蛾量平均2350頭,田間高峰日蛾量最高值4670頭。
目前田間發生總體偏輕。粵西南稻區卵量、幼蟲密度較高。8月中旬初至中旬未,全省畝幼蟲量一般2000-8000頭,高的達40000頭;畝卵量一般10000-50000粒,高的達17萬粒;大田普查平均卷葉率一般為0.2-1%,高的達5%。據高州站8月18日調查早插田,畝蟲量一般2000-3000頭,畝卵量一般80000-100000粒,卷葉率一般為0.4-0.6%;花都區站8月17—18日在楊荷、坪東、東邊、蓮塘、新村、新太、橫沙等鎮調查,畝幼蟲量平均15962頭、最高37600頭;信宜站8月16日調查早插田,畝蟲量一般2000-2500頭,卷葉率平均為3.2%,高的達7%。
三、發生趨勢
據廣東省氣象臺預計,8月下旬至9月,南部雨量正常,中北部地區偏少1-2成,北部寒露風中等,中南部為偏輕,有1-2個臺風。晚稻后期,禾苗營養仍較豐富,田間蔭蔽,有利于遷飛性害蟲的繁衍和為害,預計第六代稻飛虱和第六代稻縱卷葉蟲偏重發生(4級),局部重發生(5級)。
各(ge)地應加強田間調查,及時掌(zhang)握遷飛性害蟲發生動態,準(zhun)確預(yu)報,科學指導防治,確保水稻生產安全。
來源: 廣東省(sheng)測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