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走過了一大半,中國磷肥行業卻深陷前所未有的虧損之中。
據中國磷肥工業協會最新調研結果,排名磷肥行業前三甲的云天化、甕福和開磷已浮虧約25億元。
產能過剩
“真正的虧損不止如此,三家企業的虧損應該超過了30億元。全行業的虧損則更為嚴重。”8月31日,甕福集團一位管理人士如此介紹。
自2008年年底以來,磷肥價格便一路下行。這讓背負著高價原料包袱的磷肥企業十分難受。但在高價庫存之外,產能嚴重過剩才是磷肥業存在的根本問題。
甕福集團人士指出,其實今年的需求量已經有所恢復,國內磷銨需求比去年增長了大約30%。統計數據也顯示,上半年磷肥實際表觀消費量約為552萬噸P2O5,同比增加1.6%。上半年磷復肥凈出口50.4萬噸P2O5。磷酸二銨表觀消費量計算值為420萬噸(實物量),除庫存增量較大以外,由于價格大幅下降,替代復合肥施用明顯,消費量有所回升。
據統計,目前國內磷肥產能約2000萬噸(折純),國內需求量不過1200萬噸(折純,最大年份消費),其中DAP1300萬噸(實物,下同),國內需求量600萬噸,MAP產能超過1400萬噸,國內需求量650萬~700萬噸,NPK過剩程度更為突出。如以滿足國內需求測算,意味裝置總體開工率僅為50%左右。
而新的產能仍在源源不斷的增加。
云南云天化國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如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產能過剩,需求不足,供求嚴重失衡,這就是當前磷復肥行業面臨的現狀。企業的經營虧損都是由此引發的,只要這個問題不解決,行業就無法復蘇。”
出口難題
中國過剩的產能當下難以在國際市場分流。
云天化國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坦言:“國際主流產品價格一直低于國內價格,因此我們的產品在國際上并不占優勢。”
7月1日之前的化肥出口政策障礙讓磷肥企業出口成本大增。
李如崗曾對媒體惋惜地指出,“去年硫磺價格最高時,企業受國家出口政策限制錯過了出口的最佳時機,當時國際每噸磷肥價格高達1000多美元,如果能出口,完全可以把高價成本轉移出去,并獲得利潤。但是由于出口受限,不僅沒能通過出口轉嫁成本,還加劇了國內供求關系惡化,從而形成巨大損失。”
磷肥因此出現了出口減少、進口增加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為促進化肥行業平穩運行,支持農業生產”,國家有關部門開始調整化肥出口關稅。從7月1日起,特別出口關稅基本被取消,且對部分磷肥淡季出口時間進行延長。其中,重過磷酸鈣出口關稅取消淡旺季區別,統一降低至10%。
“去年甕福出口了60萬噸磷肥,但今年前幾個月沒有出口。6月份以后,這幾個月共出口了20多萬噸。”甕福一位管理人士說。
但李如崗則認為,對于當前國內供求失衡這一現狀,國家還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拓展出口通道,進行產品分流,讓企業先生存下來。6月份國家出臺的出口政策雖然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作用不大。
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秘書長修學峰表示,目前企業出口的越多,虧損也就越大。但為了生存,企業還是需要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