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創業開始,山東臨清瑞豐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經理朱暉和他的搭檔常勇就下定決心在農資行業干出名堂來。6年的風雨,讓全縣十幾個鄉鎮的農資經銷商認識了朱暉,朱暉也從城市走向了農村,成為農民的好朋友。6年間朱暉最大的感受有兩個,一個就是“累”,另一個就是“緊 ”。
朱暉告訴記者,經營農資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需要考慮到任何一個環節。從訂貨、送貨,到籌集資金,再到銷售給農戶,每個環節都要把好關。最初他對化肥了解比較少,每年只能等到農民豐收了,緊張的心才能放下來了,所以,這幾年讓朱經理感覺非常累。說到緊,朱暉說,經營農資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幾年雖然有所收益,但每當開拓市場時,都感覺手里的錢總是緊巴巴的。從經營第五年朱暉就想換輛好點的轎車,而一直拖到今年還是那輛成立初期購買的普通桑塔納。朱暉總是希望等銷售量擴大一點,市場面積再大一點,再改變現在的條件。但是每當開拓一個新的市場,他都會想到,明年又要拿出更多資金儲備化肥,就會感到捉襟見肘。
從一個一年就賣幾百噸的化肥店,到現在成為一個覆蓋十幾個鄉鎮,年銷售化肥上萬噸的農資公司,朱暉和常勇又是如何做到的?談到這些,朱暉首先感謝的是父母。因為這兩位老板的父親都是軍人,也就使這兩位老板都繼承著一顆正直的心。從公司成立那天起,兩位經理就把“讓農民用更好的肥料 ”作為奮斗目標。依托品牌企業、精心網絡建設,再加上周到的農化服務,6年來瑞豐公司不僅贏得了企業的信任,也贏得了農戶和基層經銷商的信賴。朱暉告訴記者,自己是農資公司出身,當時只想離開事業單位,找個出路。原來銷售化肥只是自己養家糊口的一種手段,但這些年來,他漸漸發現已經越來越離不開農資和那些鄉村的農民了,農民的每一次豐收都會給他帶來無比的成就感。
8月2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新《決定》讓朱暉感受很深。他說,按照新政策,農資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農資經銷商在競爭中會更加注重服務水平和產品質量,會與化肥生產企業合作得更緊密。但同時他也希望監管部門要加強市場管理,嚴厲打擊出售假冒化肥的農資經銷商,維護市場公平。談到未來,朱暉說,雖然有時感覺很“累”,錢也很“緊”,但是讓農民用上好肥料一直是他的目標,他希望這個目標能夠讓更多的農資店收益,讓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