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氣價上漲影響范圍廣泛
陜西榆林天然氣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宋玉琪:在國內甲醇市場持續低迷而國外低價甲醇大舉傾銷中國的時候,提高天然氣價格對甲醇企業及產業發展不利。
一方面,提價會進一步加重氣頭甲醇企業的成本和負擔,使更多企業減產或停產,使更多產業工人下崗失業,既不利于國民經濟的企穩回升,也不利于解決就業問題和維持社會穩定。
另一方面,中東等地以石油伴生氣或煉油尾氣為原料的甲醇企業,其原料價格折成天然氣只有0.25~0.4元/立方米,遠低于國內平均1.2元/立方米的天然氣價格。正是憑借這種成本優勢,去年下半年以來,中東等地出口到我國的甲醇才大幅增加。我國每年所需的上百萬噸精甲醇,全部由氣頭甲醇企業提供。如氣頭企業因天然氣價格上漲而全部停產,等于把我國企業好不容易搶占的精甲醇等高端領域拱手讓給具有絕對成本優勢的國外甲醇企業。
今年1~8月,我國月均進口甲醇近60萬噸,占同期國內甲醇表觀消費量的40%多。這嚴重損害了中國甲醇企業的利益和甲醇產業的健康發展。如果氣價上漲,將會再度拉大國內產品與進口產品的價格差距,引發更多和更嚴重的甲醇傾銷。
四川瀘天化綠源醇業有限責任公司綜合辦主任朱德林:天然氣價格上漲,必然拉大國內甲醇與進口甲醇的成本與價格差距,使得來自中東、南亞等地區的低價甲醇更容易在中國傾銷,繼而對國內甲醇企業和產業帶來更大傷害。如果這種傾銷導致更多氣頭與煤頭企業停產甚至永久性關閉,那么,受損的不僅僅是氣頭甲醇企業,更將殃及與甲醇相關聯的醋酸、甲醛、二甲醚、農藥等行業。
遼寧華錦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經營部崔部長:化肥是糧食的糧食,化肥供應充足和化肥市場的穩定,不僅有利于化肥企業和化肥行業,也有利于農業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增加糧食產量、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提高天然氣價格,自然會抬高化肥企業的生產成本。為了生存,化肥企業只有提高產品售價,把因天然氣漲價增加的成本負擔部分轉嫁給農民,這無疑將增加廣大農民的負擔。因此,提高天然氣價格,損害的不僅是氣頭化肥企業的利益,而且也是農民的利益,甚至會影響糧食豐收和國家糧食安全。
正方:氣價上漲有利產業長遠發展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楊春升:氣價上漲無疑會大幅增加氣頭化肥企業的成本,甚至會使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考驗,這是我們都不愿看到的。
但與煤頭企業尤其是以無煙塊煤為原料的化肥企業相比,氣頭化肥企業享受了更多的優惠政策,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這是不爭的事實。這造成了煤頭企業與氣頭企業事實上的不公平競爭。天然氣價格適當上漲后,將縮小氣頭與煤頭企業的成本差距,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迫使更多氣頭化肥企業努力節能減排、降低能耗,推動化肥行業的技術進步。
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目前國內氮肥產能嚴重供大于求,國內外市場需求又十分疲軟,加之中國即將進入傳統的化肥消費淡季,國家此時提高天然氣價格,即便對國內化肥生產有一定影響,也十分有限,更不可能引發化肥市場波動和影響明年春耕的化肥供應。如果說,天然氣價格遲早要漲,現在漲應該比較合適,最起碼國家承擔的政策風險最小。
陜西渭化集團運銷與市場部部長薛三省:適當提高天然氣價格,增加氣頭化肥企業的成本,有利于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有利于真正的優勢企業脫穎而出和健康發展。
目前,氣頭化肥企業購買每立方米天然氣的價格為0.57~1元,折算成尿素的完全成本較以無煙塊煤為原料的化肥企業低500~600元/噸,甚至比采用新型煤氣化技術、以煙煤為原料的大型化肥企業的成本還低150~300元/噸。由于國內外化肥市場總體供大于求,個別氣頭化肥企業便憑借其絕對的成本優勢,屢屢挑起價格戰,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這些企業之所以敢打價格戰,不是其能耗有多低、技術有多先進,也不是其管理水平有多高,而是他們享受了比別的企業更優惠的天然氣價格。如果天然氣價格上漲,把氣頭企業與煤頭企業拉到同一成本水平,形成公平競爭,既能防止個別企業瘋狂打價格戰,又能促使真正的優勢企業發展壯大,實現優勝劣汰,有利于我國化肥行業的健康發展。

